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 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由于时局紧张,交通不便,只有在武汉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和湖南、湖北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有:李维汉、瞿秋白、张太雷、邓中夏、任弼时、苏兆征、顾顺章、罗亦农、陈乔年、蔡和森,候补中央委员有:李震瀛、陆沉、毛泽东,中央监察委员有:杨匏安、王荷波,共青团代表有:李子芬、杨善南、陆定一, 湖南省委代表彭公达,湖北省委代表郑超麟,中央军委代表王一飞,中央秘书邓小平等22人。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及另外两位俄国同志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李维汉担任会议主席,瞿秋白主持。
会议的三项议程
由于白色恐怖,形势紧迫,会议仅开了一天。会议共有3项议程:1.共产国际代表作报告;2.中央常委代表瞿秋白作报告;3.改选临时中央政治局。
首先,由共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作了关于《党的过去错误及新的路线》的报告和结论。然后,他就《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草案的主要内容作了发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罗亦农、任弼时等先后发言,尖锐地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接着,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就党的任务和工作方向问题作了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共“八七”会议告 全党党员书》、《最近农民斗争议决案》、《最近职工运动议决案》、《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等。
会议成绩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会议确定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为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共中央北方局、南方局和长江局,决定王荷波任北方局书记,蔡和森为秘书;张太雷赴南方局,任广东省委书记;罗亦农赴长江局工作;毛泽东去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总之,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会议教训
但是,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左”的思想的出现,使“左”倾情绪在党内滋长起来,给后来的中国革命造成很大的危害。
八七会议之后
“八·七”会议以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赴湖南,于9月9日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10月的广东琼崖、海陆丰武装起义,11月的湖北黄安、麻城武装起义,12月的广州起义等相继暴发。从“八·七”会议到1929年底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党在全国各地先后举行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标志着我党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造红军的新时期。(来源:中国网)
小平七忆“八七会议”
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密切相联。1927年夏,他作为党中央秘书,筹备并参加了这次会议,他第一个来到开会的地方,接待代表,安排食宿,负责安全。他最早进入会场,最后一个离开。会议只开了一天,他却在那里整整呆了六天,他所作的工作为会议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起了重要作用。“八七会议”是邓小平第一次参加中央级别的重要会议。因为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也因为这次会议是邓小平革命生涯的一个新起点,所以邓小平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建国后,他曾在不同历史时期,用不同的方式,七次回忆“八七会议”的有关情况,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忆“八七会议”
因为“八七会议”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会场临时使用,会后不留痕迹。因此有关这次会议的许多情况没有文献记载,留下许多谜,给后人研究带来一定难度。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革命历史博物 馆举办《中国共产党历史陈列》,展览中把“八七会议”说成是在九江召开的。周恩来总理看后,指出“八七会议”不是在九江开的,而是在武汉开的。随后,湖北省博物馆根据文化部文物局的指示精神开始在武汉调查“八七会议”会址。
他们请来了瞿秋白夫人杨之华的哥哥杨葆青(1927年中央机关在汉的许多办公房屋是他经手租用的)。但是,由于会议高度保密,杨葆青也未能找到会址。当年筹备“八七会议”期间,邓小平与瞿秋白、 杨之华夫妇同住在汉口德林公寓(现天津路与胜利街交汇处),所以杨之华就去询问邓小平。邓小平对杨之华说:会议是在苏联顾问洛卓莫夫家里开的。这是建国后邓小平第一次谈到“八七会议”。虽然简单,但他肯定会议是在汉口召开,明确了开会地点是在苏联顾问家里。
二忆“八七会议”
“文化大革命”中,对“八七会议”的研究和对 会址的考证曾一度中断。1972年,武汉市文物部门继续做这项工作。为了弄清会议的基本情况,他们拟了一份征集提纲送到北京。同年9月,邓小平收到中共中 央办公厅转来的这份提纲。此时的邓小平已被谪居江西新建。9月22日,他亲笔写了一份回忆材料回答所提问题。在这份材料里他写到“关于党的‘八七会议’,当时我是党中央秘书,是参加了的。当时由于汪蒋合作反共,白色恐怖严重,所以会议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举行的”,他还回忆了到会人员,怎样进的会场,代表们的吃住情况,会议由谁主持,主要内容是什么等等。对记不清的问题,他明确写到:“我不记得了。”这是他第一次笔忆“八七会议”。虽然事隔45年,但是记忆大部分是准确的。这份珍贵回忆材料与后来陆定一的回忆相互印证,对会址的最终确定和会址的复原起了重要作用。
三忆“八七会议”
就在邓小平亲笔回忆“八七会议”之前,1972年8月3日,邓小平给毛泽东写信,要求继续为党为人民工作。8月14日,毛泽东对来信作了批示,之后周总理以中央名义通知江西省委,宣布对邓 小平解除监督,恢复党的生活,安排一些参观访问、调查研究等活动。在这种情况下,1972年11月13-14日,邓小平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旧址。14日,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厅,他边走边看,就像回到了当年。当看到“八七会议”会址的照片时,他不由自主地反客为主,向身边的陪同人员介绍起这次会议的有关情况。介绍完后,他还对“八七会议”作了高度评价:“‘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搞农民暴动,举行秋收起义,号召共产党人拿起枪杆子,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邓小平的生动介绍给在场的人们上了一堂令人难以忘怀的党史课。这是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谈“八七会议”。
四忆“八七会议”
1978年,武汉市文物部门为了更准确地再现 “八七会议”历史,将复原的会场拍成照片,送请邓小平审定。此时邓小平已是第三次复出,恢复了党政军领导职务,工作十分繁忙。3月25日,时任武汉市革委 会副主任兼文教办主任的邓垦向在京筹备八七会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转达邓小平对复原陈列方案的意见。邓垦说:昨天我见到小平同志,请他看了八七会址复原的照 片。根据他的回忆,参加“八七会议”的人员是分三批进入会场,由交通员带进去的,一次不能人多。办事的少数人去得最早,走得最晚。他是最先去,最后走的。 到会只有二十多人。他说当时武汉很热,都睡地铺,开会时甚至连门都不能开,进去了就不能出来。他强调说:搞这个纪念馆就是为了革命传统教育,宣传会议解决 了什么问题,完成了什么历史任务。复原要体现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邓垦还转达了邓小平对会场布置及桌子、凳子等具体问题的意见。
武汉文物部门根据邓小平的回忆,并参考其他当事人的回忆复原了会场,并遵照邓小平关于办纪念馆的指示精神,举办了辅助陈列。1978年8月7日,“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正式对外开放。
五忆“八七会议”
1978年8月9日,一份人民日报编印的《情 况汇编》放到邓小平的案头。这份《情况汇编》的“理论宣传动态”栏目刊登了题为《“八七会议”到底在那里开的?》的文章。为了弄清史实,有关人员请邓颖超 同志阅。邓颖超批示道:“据我知道是在汉口开的。邓小平副主席和李维汉都是参加了这次会议的人,向他们核实一下就明确了”。随后,人民日报将《情况汇编》 和邓颖超的具体意见报送邓小平。邓小平于8月9日在人民日报的来函上写下了这样的话:“我只能肯定是在汉口原法租界一幢一楼一底的小洋房里开的,哪条街几 号不记得了,可能李维汉同志回忆得起。”这次回忆仅涉及到会址。他再次提到会议是在汉口原租界的洋房里开的,并提供了李维汉了解情况的线索。
六忆“八七会议”
1979年10月,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举办的 《党史陈列》在禁闭了13年之后重新开放。在举办这个陈列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说明历史,反映历史的真实,拟增加两件重要展品。一件是“八七会议”参加者 名单;一件是遵义会议参加者名单。这两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都极其重要,究竟哪些人参加了,当时史学界还未搞清楚。中国革命博物馆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并附上初步掌握的名单,请他帮助鉴定。信是1979年9月11日发出的。当时邓小平重新工作不久,工作很忙,工作人员以为他不一定有时间来处理这样的具体问 题。想不到9月17日批复就下来了。邓小平亲笔写道:“参加遵义会议的名单是确切的。‘八七会议’名单,大体差不多,我也记不清楚了,可能李维汉知道清楚些,他当时是中央秘书长,似乎也参加了‘八七会议’,可问问他本人。“工作人员如获至宝,多年来搞不清楚的两件重要史实解决了。
七忆“八七会议”
1980年7月15日,邓小平故地重游,重返 “八七会议”会址。此时的三教街41号已是一座革命纪念馆,一楼举办有辅助陈列,全面反映“八七会议”的背景、经过和意义,二楼恢复了开会时的原貌。53 年过去了,当邓小平再次站在会场时,眼前的一切勾起他的回忆。他对工作人员说:“当时我们二十几个人是分三天进来的,我是第一批进来的。当时我在这里呆了 六天,最后一个走的。”他告诉工作人员,会议可能是在靠后面的房间开的(此时会场恢复在靠街面的前房)。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问:“怎么样,像不像?”邓小 平说:“记不得了,基本上像。”在一楼辅助展厅,他看得很仔细,对会议的记录、会议的翻译、代表的名单、共产国际代表、他当时的身份等问题一一作答,还对 何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会议的报告、各地武装起义等问题一一作了介绍。
这时的邓小平已是76岁高龄。53年前的那次重要会议在他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重返会址之前,1980年5月20日,他亲笔题写了“‘八七会议’会址”六个大字,寄往武汉。作为事件亲历者,他的这次现场回忆是最具体、最详细、最生动、最直接的一次,工作人员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澄清了一些不符历史的问题。这次回忆大大推动了“八七会议” 的研究和宣传工作。(来源:重庆文化广播电视局)
精选大事件
- 1904年8月7日 日俄在我国辽阳、旅顺展开争夺战
- 1919年8月7日 孙中山辞去政务总裁一职
-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
- 1938年8月7日 表演艺术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逝世
- 1941年8月7日 泰戈尔逝世
- 1947年8月7日 千里挺进大别山
- 1971年8月7日 “阿波罗——15号”安全着陆
- 1971年8月7日 中国政府声明反对召开核大国会议
- 1994年8月7日 国画艺术大师刘海粟辞世
- 1997年8月7日 铁英、黄纪诚犯受贿罪被判刑
- 1998年8月7日 美国驻肯、坦大使馆附近相继发生爆炸
- 1998年8月7日 九江市长江大堤决口
- 1998年8月7日 兰西拉光缆干线全线开通
- 2001年8月7日 东京都市民集会,抗议使用歪曲史实教科书
- 2002年8月7日 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五名队员不幸遇难
- 2002年8月7日 哥伦比亚新总统宣誓就职 中国政府出席
8月7日大事记
前338年8月7日 雅典和马其顿之间的科罗尼亚战役发生。
1461年8月7日 中国明朝大太监曹吉祥发动叛乱失败。
1743年8月7日 俄国和瑞典的代表在芬兰图尔库签订奥布和约。
1819年8月7日 玻利瓦尔和桑坦德领导的起义军在波哥大附近波亚卡桥边击溃西班牙殖民军主力。史称“波亚卡战役”。
1888年8月7日 英国伦敦白教堂区发生20世纪最神秘连环杀人案8月7日 凶手“开膛手杰克”至今不知道是何人。
1904年8月7日 日俄在我国辽阳、旅顺展开争夺战。
1919年8月7日 孙中山辞去政务总裁一职。
1927年8月7日 “八七会议”召开。
1939年8月7日 美孚石油公司获准开采阿拉伯石油。
1947年8月7日 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兵分三路,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征程。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历时21天,先后解放11座县城。
1949年8月7日 梵蒂冈确信发现了圣彼得骨骸。
1960年8月7日 卡斯特罗将美在古巴全部财产国有化。
1971年8月7日 中国政府声明反对召开核大国会议。
1984年8月7日 中国女排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以三比○战胜美国队,夺得奥运会金牌,并赢得世界女排大赛 “三连冠”的荣誉。
1985年8月7日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拒绝给特纳收购。
1997年8月7日 铁英、黄纪诚犯受贿罪被判刑。
1997年8月7日 翁霍担任柬埔寨第一首相。
1998年8月7日 九江市长江大堤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