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艺术人生

耋耄老人的“微艺术”生活:用微缩模型留住“甘肃记忆”
发布时间:2020-12-11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高康迪 高展
分享到: 收藏
  

  乔永福正在小葫芦上刻画图案。 高展 摄

  中新网兰州12月9日电,牙签、一次性筷子、果壳……甘肃兰州八旬老人乔永福用双手将身边随处可见的“生活废弃物”加工重组,先后制做完成《兰州握桥》《敦煌莫高窟》《黄河铁桥》等手工艺作品,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表达着乔永福对家乡的热爱。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乔永福家中,探访他的“微艺术”退休生活。家中随处可见惟妙惟肖的艺术小作品见证了他的退休生活,坚持创作近30年,“我从小就喜欢摆弄小物件,年龄大了每天动动手能预防老年痴呆。”

  “我总是想起小时候我在卧桥上玩耍的情景。”1992年,乔永福从兰州市西固区三毛厂退休,儿时兰州的模样在脑海中愈加清晰。他琢磨着:用双手“微缩”兰州标志性建筑。为了更好的“还原”,乔永福跑去当地档案馆查阅资料,再结合自己的记忆,“心中已有大概的模样后,我就确定用什么东西代替哪一部分,就动手制作”。

  12月上旬,乔永福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微缩作品《羊皮筏子》。 高展摄

  乔永福的作品数目并不惊人,每件都是精雕细琢,从翻阅资料到构思创作,常常需要数月,甚至实地走访,实地感受建筑物曾经所在原址,用脚步丈量尺寸。

  一座长70厘米、高25厘米、宽22厘米的袖珍兰州卧桥就这样诞生了,共制桥廊13间,其中正间有3间,两侧各5间。桥头两侧的桥头阁、四角飞檐,东西桥头阁挂有“空中鳌背”“天上慈航”牌匾,所有构件完全按当年比例进行尺寸微缩,共用微型木制构件1522件,最细小的木料只有0.2厘米,所有的建构都是开集合卯而成。乔永福先后共制作《兰州卧桥》共三件,自己保存一件,其余两件被兰州市博物馆和清华大学收藏。

  谈及创作动力,乔永福坦言,起初只是想将“儿时记忆”保存,经过多年走访创作,发现一件件工艺品还能“再现”当年甘肃各个地方经典场景,很多人都会跟他聊起当年的历史故事,他又会将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故事讲给他人听。

  图为乔永福经典微型手工艺作品《兰州卧桥》,按比例完全还原。 高展 摄

  正因如此,他倍感开心,充满了创作的动力。乔永福指着其中一件由牙签、火柴、筷子、三合板等材料制成的兰州建筑工艺品告诉记者,“这个南关城楼,是兰州13座古城楼中最雄峻的一座,可惜的是在1952年的一场大火中消失了。”

  已年过八旬的乔永福精神矍铄,没有停止创作,他会选择天气晴朗的时候,背着相机在甘肃各地采风找灵感,用一件件经典手工艺品“讲述”甘肃故事。他直言,很多精美的建筑因为种种原因消失是一种遗憾,希望通过自己的制作,让更多人了解甘肃的历史。


 

责任编辑:朱强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