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失信榜

网购鲜花套路深 货不对板太闹心
发布时间:2021-03-10
文章来源:中国消费网 记者 桑雪骐
分享到: 收藏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桑雪骐)辛辛苦苦培育的“荷兰进口重瓣朱顶红”半年后开出单瓣大花;充满期待种下的大葱兰长出来却是实实在在的大葱;号称8年生大苗收到后发现是一根筷子粗的秃杆……如今,人们已然习惯网购各类生鲜食品,鲜花绿植的销售也逐步向线上转移。但是,有不少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反映,在网购鲜花绿植的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货不对板的困扰。

  鲜花绿植线上热销

  “不论是鲜切花还是绿植盆栽,以前我大多是在花店里买。去年受疫情的影响,开始在网上购买。”北京消费者王小姐是鲜花绿植的拥趸,不仅家里鲜切花不断,还经常会购买盆栽绿植自己培植。她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春天正是买花的季节,但是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大家都宅在家里,不少花卉市场都不营业了。因为不想错过大好春光,于是她尝试从网上购买鲜花绿植,结果发现网上不仅品种丰富,价格也比线下的便宜一些,于是一发不可收拾,从此家里的阳台窗台全都摆满了网购的各种花卉。

  河北消费者闫女士表示,她是从“电商助花农”开始在网上买花的。2020年2月份,在小区的团购群里,团长说花农的勿忘我花束因卖不出去损失惨重,需要大家伸出援助之手,群里不少人都跟团买了19.9元两大把的勿忘我。此后,网上开始不断有助农信息发出来,不论是卖菜还是卖花,闫女士大多会或多或少地下单购买。

  疫情不仅将鲜花消费者引向线上,一些线下花店的店主也在疫情期间转向了线上自救。“情人节有需要玫瑰的请提前预订。”2月12日,店主“乐呵呵”在朋友圈晒出了征订玫瑰的消息。她和老伴在北京官园花鸟鱼虫市场开了多年花店,由于老两口热情大方,总是乐呵呵的,所以吸引了不少花友。但是疫情也给花店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于是老两口开始尝试通过微信等方式开展鲜花和绿植盆栽的预订和销售。

  据《广州日报》报道,今年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广州佛山花卉市场的交易量也出现了萎缩。为帮助花农解决鲜花滞销问题,各地相关部门纷纷出台多项纾困措施,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拓宽年宵花销售渠道。1月16日至2月10日,我国著名的年橘种植基地陈村镇开展了“云销售”活动,直接在橘田开启直播模式,提高年橘的销量。

  货不对板是最大困扰

  进入春季,在各大电商的商品推荐页面又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卉绿植。近日,记者就被一个“盆栽白色玉兰花”的销售页面所吸引,含苞的玉兰花躲藏在浓郁的叶片下,煞是喜人。但记者点开后却发现不少消费者晒出的图片却是没有叶子的光杆。在该店的商品选项中,是按花苗的年龄来区分的,一位3钻消费者晒出一根近乎光杆的照片质疑道:“买的是8年苗,虽然不太懂,但也不相信这是8年苗,叶子就那么五六片……”

  记者调查发现,这还是货到就能肉眼可见的,买家对商品的评价也实事求是。而对于一些生长周期比较长的品种,消费者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半年多的时间,我一直盼着我种的朱顶红也能开出图片里那样的花,没想到被骗了,感情都浪费了。”2020年5月份,北京消费者张小姐在电商平台“俩姐妹花房坊”购买了荷兰进口重瓣大花朱顶红种球,“当时加入购物车时有多种选择,每种都配有相应的开花图片。”张小姐告诉记者,她认真地挑选了自己喜欢的花型后下单,收到种球后严格按照页面上的要求种植。看着种球抽芽、长叶,张小姐心里充满了喜悦。今年春节前,朱顶红终于抽出了花剑,又长出了骨朵。但张小姐却开始疑惑:“我买的几个种球都是不同的花色,可挂了骨朵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张小姐还是有点儿不死心,一直等到4棵朱顶红全都开放,才最终不得不承认上当了,4棵无一例外都是单瓣国产朱顶红。“再打开我的订单,发现产品已经下架。而且图片也都被删除了,无从对比。我多次联系客服,也没有人理我。申请售后,显示‘没有可发起的纠纷类型’。”张小姐说起来仍然很气愤,“最可气的是,当初我还给出了五星好评,现在也不能改了。”

  天津市消费者魏女士则表示,她在网上购买的五彩玉米、七色辣椒、紫色西红柿的种子往往是要么种子不发芽,要么种出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再去问客服,客服要么不回复,要么就说她种的方法不对。

  购买之前先做功课

  “店铺敢于出售货不对板的商品,是和种子植物的特殊性相关的。”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区绿化队王队长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解释说,种子和植物的生长都有一定的周期,而且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一种情况是像张小姐遭遇的那种,发现问题时不仅退换货的时间早就过了,连商品都下架了,消费者申请维权都困难;还有一种情况是消费者虽然能够较早发现问题,比如种子不发芽、植株瘦弱等,但当消费者向商家申请售后时,商家可能会以消费者自己种植不当、受气候影响等为借口搪塞消费者。还有的商家干脆不承认消费者反映的是自家产品的问题,而消费者也的确难以证明。

  王队长表示,他在该小区服务多年,所以不少业主发现问题时都会找他咨询。他发现货不对板的问题大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比起正常商品的价格,货不对板的商品往往要便宜许多。“经常有业主说网上某家店在卖大棚拆迁的花,特便宜,其实这就和大街上店铺拆迁甩卖是一个道理,有不少是假的。”王队长说。

  “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其实包括植物在内的每种商品都有一个正常的价格区间,虽然网上的价格可能会比花卉市场里的相对便宜,但是太过便宜的商品,其质量就难保证了。”王队长说。

  北京消费者祖女士还向记者介绍说,她在买花前都会在网上了解相关信息,比如人们对于店铺和商品的评价情况、花卉的选购知识等。对于有差评的商品和店铺要警惕。“还有就是在直播间里买花,因为眼见为实,还比较靠谱,但比较耗费时间,因为要从主播的逐一展示中挑选自己心怡的那一盆。”祖女士说。

  标准化提高商品辨识度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认为,网售生鲜产品引发的纠纷,有一部分是由于标准缺乏造成了消费者期待与产品实际脱节而产生的。比如在有些消费者心目中,8年苗差不多就是一棵树,收到一根光杆就会有很大的心理落差。

  “其实3年苗、5年苗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对于前文所述问题,王队长解释说,“同样年龄的孩子,身高体重还有很大差异呢,更不要说花了。”他认为,消费者在购买鲜花绿植时应该挑选描述准确并且有承诺的商家。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找到了一个兰花的销售页面,商品名称详细地注明了“浓香大花卡特兰 Kova 酷娃,初开绿色后转为粉白色,部分带花苞”,而在产品的选择分类中又清晰地标注了植株的状况,如“3.5寸分株苗,3-4茎,无花苞”“4寸大苗1-2个花苞”“3.5寸分株苗1朵花,刚开放”等。记者查阅商品评价页面,基本都是好评。

  此外,记者还发现有些店铺会注明“包活”“包发芽率” 等。

  对此,王队长认为,凡是敢于详细标注植株性状并作出一定承诺的店铺,必定是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一旦产品出现问题也会负起相应的责任,消费者应该尽量找这样的店铺下单。而对于生长周期偏长的朱顶红等花卉,最好找自己熟悉的店铺,或者多查看一些消费者的评价。

  “如果不能解决生鲜产品标准化问题,‘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就会一再上演,线上消费者会再度回归线下。”洪涛认为,包括鲜花绿植在内的电商农产品,需要有更高的辨识度和品质保证,标准化和品牌化是关键。

  前文所述张小姐则呼吁应该延长种球类长周期商品的售后申请时间限制,否则这类商品的商家销售假货却很难受到处罚,容易助长知假售假的歪风。
 

责任编辑:艾琳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