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法治报道

“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高质量发展”
法学专家学者共话法治发展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3-12-22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记者齐琪 白阳 陈宇轩
分享到: 收藏

  12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法学会、广东省委政法委、深圳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法治论坛(2023)暨第十六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在深圳举行。与会的法学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认为,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要坚持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

  “从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来看,凡是顺利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解决了经济发展面临的法治问题。”论坛上,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以改革开放为例,阐述了以法治思维和方式领导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前,数字经济领域迸发出强大活力,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与挑战。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法治探索,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宋亚辉表示,应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在法治框架下将动态规制的灵活性元素融入具体的规制体制和规制工具中,助推中国的数字经济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涉外法治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会人员表示,要坚持党领导法治工作,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完善涉外法治体制机制和涉外法治专业人才培养等。

  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战略布局,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两个部分。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会会长黄进认为,就涉外立法而言,要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

  青年法学人才的培养涉及法学学科梯队建设和中国法学的未来。本次论坛上,青年法学家们围绕积极投身实践、构建培养机制等话题展开讨论。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谢增毅看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是当前法学界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人成长于新时代,更要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贡献青年力量。

  “青年法学家不应闭门造车,而应投身法律实践,以建设者的姿态,为相关立法、执法、司法工作提供支持。”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说。

  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探讨了科研评价和学术名誉评价两方面对青年法学人才的重要意义。他认为,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良好的法学学术评价机制有利于法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激发青年人才创新的动力。

  (记者齐琪 白阳 陈宇轩)

责任编辑:林墨冰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