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小时候,父辈们聚会都喝白酒,觉得特别有情趣,充满好奇心的抿一小口,都会被白酒辣得狂咳嗽,那时候,我就在想长大了也要和好友一起对酒赏月,这是何等的惬意啊。然而,随着年龄增长,身边的朋友能喝白酒的人越来越少。同学聚会、朋友聚餐很少看到有人喝白酒,让人疑惑,中国的年轻人都不喝白酒了吗?史载仪逖发明“旨酒”,这是关于酒的发明的权威说法。自仪逖发明酒以来,酒由于一直受三方面的制约,而与年轻人远离。

一是技术制约。仪逖向大禹敬献自己发明的酒,反而遭到大禹疏远。大禹认为,美酒会使后世的人沉湎,可能导致亡国的危险,因而对酿酒饮酒持反对态度。所以,酿酒从夏初起就没有受到中央政府的鼓励,但也不是完全反对。所以,民间对酿酒技术的掌握应当是受限制的。

二是原料约束。长期以来,粮食问题都困扰着中国历代王朝。古时,由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严重不足。历朝历代都对粮食酿酒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所以酒的产量极其有限。三是制度约束。酒既为天之美禄,其珍贵性便不是一般人可随时享用的。因此,自《酒诰》一文发布后,酒便主要用于祭祀、庆生、壮行等重大场合。一般人平时是喝不上酒的。

综上所述,在历史上,年轻人饮酒的机会是非常少的。酒一般都是在国家祭祀、重大喜事、战争时期才可饮用的。所以,历史上酒的消费对象主要是高级官员。平民百姓只有在极少的情况才可以喝酒,如父母过生日、皇帝登基等日子。即使是战争时期,年轻人要喝酒的机会也很少。酒的珍贵从影视文学中可见一斑。西汉名将霍去病西征胜利,把酒倒入泉中,大家共饮,是为酒泉,足见酒之稀少。《三国演义》中酒的出现频率较高,但极少有百姓饮酒的场合,士兵饮酒的场合也很少见,只有帝王将相才经常饮酒。

老百姓真正能喝上酒是在明朝之后。自从徐光启从吕宋引进红苕(红苕产量高,养活了很多人)后,才有可能拿更多粮食来酿酒。五粮液的利川永老窖1368、故宫液的老窖1561、泸州老窖1573就是在明朝出现的。这个时候,酒才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年轻人喝酒才成为可能。

粮食酒的奢侈品属性其实古已有之。近年,茅台、五粮液被评为奢侈品,引起很多人的非议,其实是少见多怪。白酒一直是中老年人的享用品,较少是年轻人的享用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白酒的稀缺性,而不是白酒的消费习惯。

中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发明了高产水稻后,中国的粮食产量大增。加之食物的多元化,粮食直接消耗量大降,以至有大量的粮食可以拿来酿酒。年轻人喝酒,特别是喝白酒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年轻人喝白酒,是新的历史时期里的一个新命题。因为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因而出现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沿海开放发达地区的年轻人喜欢喝洋酒,另一种趋势是内陆发展中地区的年轻人还是以喝啤酒为主。当前只有少数年轻人喝白酒。

喝白酒对年轻一代来说,既无历史传统,也无现实需要。所以,让年轻一代喝白酒,必须要让大家明白白酒的奢侈性,才会吸引年轻人来消费。

随着年轻人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经济收入的提高,喝高度白酒将成为一种趋势。“生活压力有多大,酒精度数有多高”可能呈正相关。这个压力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压力等等。

所以,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对高度酒、高度白酒接触较少也是正常的,这也不用太担心。随着他们年纪的增大,对高度酒、高度白酒的趋向性会更加明显。

酒类企业当前需要加强历史文化的发掘,加强酒科技工艺的传播,加强酒消费文化的说明。中国白酒种类繁多,但真正适合中国人体质,能被大众所接受的,只用纯粮固态酿造的白酒却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