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提升中国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发布时间:2014-06-16
文章来源:国家品牌网
分享到: 收藏

(根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品牌研究所陈奇睿副所长在2014年3月9日公众推选活动专家座谈会筹备会议上的发言整理)

  2012年,我们启动了第一届“我心中的品牌”公众推选活动。活动获得了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广泛参与,普通消费者利用我们的网络推选平台,以“公开、公正、公平、公益”的社会公众自主投票推选出方式推选出了以“农夫山泉”为代表的213家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优秀产品和服务品牌。我们主办方于2013年12月24日在《经济日报》第12版刊登了第一届“我心中的品牌” 公众推选结果公告,并于12月29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颁奖仪式暨首届国家品牌盛典活动,为第一届“我心中的品牌” 公众推选活动获奖企业授牌。第一届“我心中的品牌”活动获得了社会各界高度积极评价,所以才有今天的为第二届活动启动准备的专家座谈会。

  李克强总理指出:在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中,中国企业必须形成一批源自本土、有竞争力的品牌。

  优秀的企业,产品和服务做得好,会得到很多社会荣誉。在品牌领域,大家熟知的原来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省长质量奖”、“科技进步奖”等等,这些都是企业或政府管理部门积极主动创建的。这些荣誉都很重要,也是对优秀企业长期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正面评价。现在“中国名牌”取消了,“驰名商标”是个案商标法律保护,不允许宣传了。那么,优秀企业长期为社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如何获得品牌溢价的肯定呢?尤其是当前各种利益主体复杂,企业做的好,与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认为你做得好,这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许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这上面吃了很大的亏。没有品牌优势,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就被压迫在不利位置,许多企业只能赚一点OEM的苦力钱。

  中央把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调结构稳增长的战略措施。品牌创新是提升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品牌网责任重大,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所以有了“我心中的品牌·中国第一”公众推选平台。

  企业创建品牌,市场成就品牌,消费者的选择最终决定品牌的成长空间。

  大家知道,创建品牌是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企业积极主动创建品牌,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需要全民品牌意识的不断加强,需要能为品牌建设事业勇于探索、乐于奉献的机构和专业人士,需要大家扎扎实实地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广大媒体的鼎力支持!

  我们也注意到,在品牌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各种评奖活动可谓良莠不齐,也确实有一些企业和服务机构,错误地把广告和虚荣当成品牌建设的法宝,夸大其词,不遗余力宣传,结果适得其反。事实证明,任何不顾消费者感受,不顾社会公众形象的产品和企业,都不会长久。

  品牌由消费者评价,由公众推选,无疑是科学有效的。公众推选活动中,得到消费者认可和尊敬的品牌,所获得的荣誉才是至高无上的!

  第二届“我心中的品牌·中国第一”公众推选活动是由主办单位在第一届成功举办的基础上,多次召集相关行业专家、学者论证,补选公推委员,修订完善推选规则,精心打造的品牌公众评价平台。

  第二届公推活动,我们将继续严格执行“公开、公正、公平、公益”的原则,这是我们的基础。

  在充分尊重消费者、公众投票排名的基础上,我们将以“鼓励创业、支持创新”为主题,组织专家团队更加关注表现优秀的品牌,充分挖掘品牌要素中的“中国第一”,激励品牌建设单位热情,让公推活动更具有实效,让活动给品牌建设获奖单位带来实际利益。

  推出“我心中的品牌·中国第一”活动,是基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我们不是品牌强国,但是,是无可争议的品牌大国。中国市场容量大,在很多领域中国第一就是世界第一。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如陶瓷、茶叶、丝绸、中药、黄酒、白酒、美食、红木家具等,具有创建世界名牌的认知基础。一些高新产业,如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生物制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市场领域发展迅猛,这些细分领域的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我们国家品牌网用“中国第一”激发品牌建设单位的积极性和创新热情。

  同时,也充分发挥我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研究院国家品牌研究所专家委员会的团队专业优势,发挥品牌的力量,提高中国企业在世界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帮助企业从目前主要依靠总成本领先,同质化竞争的困境中走出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从品牌竞争战略高度,让各细分行业的中国龙头企业的中国第一品牌,成为引领国家经济转型的排头兵,在新一轮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中形成特色,做好示范。在将来,我们还将探索利用公众网络投票平台,尝试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地方政府窗口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专项测评,为提高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这是我们国家品牌网的责任,也是各位企业家、各位品牌管理专家的责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地的品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狼来了”的结果是,国内很多行业的高端市场都被外资品牌所占据,而本土品牌只能蜗居在空间相对有限的低端市场。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越来越多中国产品走向世界,我们发现,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仍处于国际品牌价值链的低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乏叫得响的自主创新品牌,这与我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美国的“苹果”、德国的“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品牌,不仅使企业获利,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中国企业要赢得新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通过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产业链低端向产业链高端转变。

  随着国际化分工在世界范围内的展开,原先完全集中在欧美国家内部的产业链条开始被拆解,其中的一些环节,就被转移到了东南亚、印度、中国这样的国家或地区。而产业转移的原因,是欧美企业基于比较优势的考虑,认为把“加工制造”这样的产业链环节放在发展中国家,会更为划算。信息革命的发生,又为各国间实现产业上的精细化分工提供了可能。

  信息革命后,世界实现了互联,全球化削“平”了世界,整个世界变为了一个分工协作的“大工厂”,国与国之间也从以前的“产业间分工”实现了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的转换。现在,福特的一辆汽车或波音的一架飞机,它们的各种零部件可能散落在全球分别进行生产,最后再运送到某一地进行总装。在世界这个“大工厂”中,一个国家可能只处在一条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细微环节上,只负责产业链上的很小一项或一部分工作内容。

  在同一条产业链上,既有技术开发、产品设计这样的前端环节,也有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这样的中间环节,还有品牌推广与市场销售这样的末端环节。虽然每个环节都是产业链条上必不可少的组成,但各环在整个产业链上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前端的研发和后端的销售会对整条链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而中间的制造环节则处于被动的受控制地位。

  譬如在智能手机、PC机的制造中,像高通、英特尔、AMD这种处于前端技术研发环节的企业,就对整个PC机产业链具有极强的控制作用。它通过与下游的PC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制造商提供品牌推广费用等方式,进一步影响着联想、方正、同方这样的品牌电脑厂商的整机研发路线。而在数字通信设备领域,像思科这样的前端技术研发企业,对产业链更是直接控制到了经销商领域,思科可以通过产品供应、价格优惠等方式,让经销商更加忠诚地为自己服务。

  再譬如在玩具制造产业链中,市场就多被产业链下游的销售商所控制。美国的玩具市场,就被像“美泰公司”这样的玩具销售企业所掌控,中国的玩具厂商想要进军美国,只能为外方企业进行代工,既没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自己的技术标准,一切都需要按照外方的订单要求去生产。

  所以当一个企业处在产业链的不同位置时,其地位和重要性是完全不同的。产业链条头部的技术研发端是对产业链控制力最强、利润也最丰厚的部位;其次是产业链尾部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端;最次是中段的加工制造位置,控制力最弱,附加值也最低。

责任编辑:陈略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