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品牌观察

创新理念引领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16-12-13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收藏

  此后,在5月30日召开的“科技三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格局”,“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进行了集纳,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实现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为一项重大政治改革,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从体制机制、制度建设上先行先试、探索实践,为在全国推开积累经验,通过实施组织和制度创新,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

  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之外,其他方面的顶层创新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

  11月30日,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强调“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希望大家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

  的确,在2016年,各领域创新的顶层设计全面铺开,不断深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宏观层面上,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诸多方面,微观上讲还包括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等,既与企业、个人密切相关,更与政府联系密切。”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这样认为。

  与实践形成良性互动

  7月,中关村智造大街在北京五道口亮相,标志着北京海淀区在加速促进“双创”服务走向高端化。不仅仅是中关村智造大街,全国范围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各种类型的创新高地正通过不断的“再创新”持续焕发活力。

  这样的创新故事,在中国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传递,每天,人们都能看到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有力地支持着中国经济破浪前行,而这一景象的产生,与各有关部门和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推出的支持创新的务实举措是分不开的。更可喜的是,持续的改革创新背后,全社会创业创新精神不断提升,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事实上,在当下的中国,政策设计与实践探索形成了良性互动,“鼓励创新创业”与“我要创新创业”之间,形成激励相容,激发了创新的巨大潜力。

  对地方政府而言,投入“真金白银”,推动与支持民间创新,是孵化新兴创新企业的必要举措。今年,江苏省政府投入3740万元支持该省78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带动企业投资1.4亿元;郑州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意见》,提出大力引进和支持创投机构发展,对新注册的创投机构,按照其实际租用的办公场地,注册地政府给予不超过300平方米的3年内100%的房租补贴;浙江省温州市设立10亿元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助推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

  在国家与地方政策影响和指导下,创业热潮也渐成规模。比如在G20峰会的主办地杭州,每1000人就拥有43.95家企业,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99万家新企业创立。上半年,信息经济在杭州GDP中的占比高达23.8%,而同期杭州经济增长率达到10.8%。

  “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这样说到。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指引下,“创新”这把激活社会活力的“钥匙”,已在国家的推动下变为一种精神,融入社会肌理之中,使整个肌体充满生机。

  各项政策秉承创新精神

  梳理今年推行的各项政策来看,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深刻贯彻并指导实践的发展。

  3月2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向社会公布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5月1日,营改增全面推开,这是中国深化财税改革的重大举措。

  “营改增不单是减税,更重要的是要让减税尽快变成企业的利润,培育壮大经济新动能。”全国政协委员、会计审计学家张连起认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第一步就是要尽可能扩大抵扣,把能省的税省下来,把资金用于企业的更新改造和研发投入。

  “中国全面实施营改增,是全球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举措之一。这不仅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也将成为许多国家税制改革的参考蓝本。”经合组织(OECD)税收政策与管理中心主任帕斯卡,如是评价中国营改增的实效。

  11月10日,《国务院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新一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发布,将广东、天津、福建、上海4个自贸试验区的19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这已是第三批向全国复制推广的自贸试验区试点经验。

  “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是自贸试验区最重要的工作原则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曾打过比方,自贸试验区是“制度创新的高地”而非“优惠政策的洼地”,是“苗圃”而非“盆景”。

  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主要针对科研人员的实际贡献与收入分配不完全匹配等问题,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收入分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动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除通过分配政策来鼓励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中国政府也在科研方面直接加大投入与鼓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就是一个例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最重要的科研资助机构之一。据了解,在基金委成立之初,国家的投入资金是8000万元,而今年的投入达到了248亿元,30年增加了300多倍,成为中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

  “中国科技人员很努力,但光有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创新的环境,而自然科学基金正是创新环境的创建者。”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这样谈到。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研发比重增长迅速,根据今年8月公布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显示,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2.5%。

  从企业到科研人员,从自贸区到科学研究……围绕创新理念的国家政策正发挥出重要作用。

  随着一大批高质量中国创造的崛起,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位置已被重新定义。8月15日,在日内瓦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能力的经济体25强。

  2016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创新也成为中外嘉宾热议的话题。中国政府给予企业的支持给许多外国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毕马威全球董事长约翰·维梅耶尔观察到,“在一次社会调查中,有一半的中国CEO都说过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推动创新,这比我们看到的其他国家的数字大。”约翰认为,“这源于中国政府对他们的鼓励与支持。”

责任编辑:筱涵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