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镌刻在大兴安岭

北纬53度,在祖国版图鸡冠顶端,与北极村漠河同纬度的原始森林腹地,有一个地方叫奇乾。
蜿蜒的额尔古纳河与阿巴河在这里交汇,苍翠的樟子松和白桦树在这里掩映,松涛轻吟中仿佛还回荡着成吉思汗骏马出征时的金戈铮鸣,河水翻涌间似乎还倒映着大清采金船工起桅前久远的剪影……就在这神秘封闭的林海孤岛上,驻扎着一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绿色方阵。平凡是他们的模样,与所有“橄榄绿”一样,有着同样朴实的脸庞和坚定的眼神。不平凡是他们的岗位,作为森林部队唯一一支驻守在大兴安岭原始林腹地,担负着祖国北疆森林防护战略前哨任务的中队。这支生态战场上的尖兵劲旅,用忠诚护佑着95万公顷原始森林的安宁与庄严。
95万公顷原始森林,16000多公顷人均防火面积。为着大兴安岭的苍然,奇乾中队官兵用必胜的决心和亮剑的勇气,彰显着坚守的无敌力量。
奇乾中队驻防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未开发原始林核心区,三面环山,一面靠水。进出之道,冬走冰道、夏走水路。刚刚开拓出的一条陆路,狭窄曲折,冲坡下岗。一到冬春,风雪横扫,冰包遍布。艰险、艰难,写照着奇乾中队常态的过往。
仰望驻地后山坡石砌的“尖兵”大字,扑面而来的是军人的风骨、战斗的气息!林海雪原,人迹罕至。莽莽山林间,植被茂密,地被物厚达30公分以上,可燃物蓄载量大,独特的小气候导致的夏季干雷暴,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大山莽林、灌木丛生的原始环境,又给火灾扑救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山高林密豪情壮,千难万险不低头!在奇乾中队官兵心中,这片林海早已融入青春的血脉,半个世纪的守望让官兵懂得了坚守和奉献,更懂得了要用生命警护大兴安岭的尊严!听听他们响彻云天的誓言:“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践行使命,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时光折返到2002年的7月28日,一场雷暴在天空炸响,原始林腹地多处燃起了烈焰。火光就是命令,中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战场,与林火鏖战8个小时,浑身筋疲力尽。可还没等官兵们喘口气,前指通知:6公里外五号火场告急!中队奉命赶赴增援。疲惫的官兵打起精神,背起50多斤的装备给养,向新的战场驰援。原始林间无路可走,二米多高的灌木丛漫野山谷,厚厚的腐殖质层下暗流涌动。官兵们在林中艰难跋涉,脸上、手上都被针叶刺破,腰部以下完全被冰冷的林水浸透。在泥泞深陷的挺进中,一个个桔红色的背影,只有向前,没有叹息,没有掉队!上等兵马壮被树枝刺伤眼睛,闭着眼睛扶着战友跟上了队伍,列兵王宏远脚被树叉扎伤,鲜血和冰冷的河水腻在一起,袜子都脱不下来……可官兵们没有片刻休整。面对熊熊燃烧的火魔,他们迎头冲上!此次灭火作战历时一个多月,中队官兵连续转场5次,平均每天休息不到3个小时,近半数官兵因得不到休息晕倒在火线旁。参战的45名官兵血性阳刚,人人绝不后退半步!奇乾森警用“不畏艰险、不怕困苦、连续作战、敢打必胜”的气势,打出了军威,挺立在兴安!
回首2006年仲夏,北部原始林区伊木河发生森林火灾,直接威胁到原始樟子松林和边防连队油库安全,情势万分危急!时任中队指导员吴迪带领党员“突击队”,冒着被倒木砸伤的危险,在火头必经之地开挖防火隔离带,预阻火线的蔓延。他们力舞砍刀在厚厚腐殖质层上打开缺口,砍刀崩出了豁口、战士虎口震裂、荆棘把裤脚划开刺入肉里……勇士们挥刀拼搏,义无反顾。极度的劳累和高温让战士们晕倒了,浇壶水淋醒了再上;火把鞋底烤化了,塞进一把草穿上再上;风力灭火机油料耗干了,拿起身边的树条再上……10个多小时的奋战,火头顶住了,油库保住了,森林安然了。看吧,大战之后的战士满脸油烟、嘴里叼着干粮,倚着树干睡着了……在场的兄弟部队领导为官兵们的神勇和悲壮所震撼!北京军区专门致电总参谋部为奇乾森警中队请授集体二等功。林海尖兵的战旗,化作了大兴安岭顶最荣光的壮景!
[page]
走上苍茫的大兴安岭,我们看到了父辈的身影。走上高高的岭顶,就感恩风雪迎春不屈的坚挺!奇乾中队官兵深怀感念,以兴安为家、与山林为伴,不忘传统、不忘担当,把英雄的传奇留给山高水长。他们进山入林,着眼“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主动作为,采取以巡待扑、制高瞭望等方式收集火情,会同林业卡站、边防哨所联查联防,确保了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处置。自1963年建队以来,中队共参加灭火作战400余起,其中重特大森林火灾30余起,独立扑救初发火220余起;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官兵们被林区人民亲切誉为“原始林区守护神”,2012年中队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北疆森林卫士”荣誉称号。这仅仅是战斗和战功的履历吗?不,这更是执著无畏的火红忠诚!
52载春秋冬夏,18000多个日日夜夜。在岁月的星辉中,奇乾中队官兵用无悔的青春和长恒的信念,接力着创业的绿色远征。
奇乾中队位居深山老林,一年中有六个多月大雪封山,没有居民,不通常电,不通邮政,不通手机信号,官兵们过着“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枯燥生活。但一茬茬中队官兵并没有因为条件艰苦降低要求标准,始终把“忠诚、坚守、创业、乐观”的奇乾队魂传承光大,在“无人区”里拓垦出生命的绿洲。
“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奇乾中队官兵以苦为乐,乐中有为,用钢铁意志和坚定信念锻造着奇乾性格。一代又一代森警官兵,与大山为伍,同森林结缘。在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中,用冲锋向前的形象铸就了绿色的巍峨屏障。他们是大森林的前卫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祖国需要!高山之巅,瞭望兵坚守岗位,警惕地注视着万里林海;严寒酷暑,野兽出没,森林卫士靠勇敢毅力与危险孤独不屈抗争;冬季与白雪同行,夏季与蚊虫共舞。交通不便,赶上大雪封山,日报变月报,书信变季刊。年轻的森警方队,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他们心灵世界不艰苦,守望承诺不褪色!山高人为峰,军姿更昂扬。瞧,中队官兵手抬肩扛在坡岭开出平整的训练场,针对实战化要求,在原始林地建起全部队首个野外综合训练场。他们正规化、战斗化、青春化,缔造着奋斗美、乐观美、英雄美!奇乾中队,有为更有位。在原始林区的最北端,森林卫士托举出精神的天然高地!
守望也是财富,艰苦就是优势。山水之间,风寒之中,绿色卫士战天斗地,一腔正气!大兴安岭森警支队兴文政委,带兵爱兵、感语深刻。他说:“在苦寂的环境中,奇乾中队官兵最先懂得的是感恩。在寂寞的岁月中,官兵们最先理解的是使命。官兵世代保卫的兴安林海,也同样用父亲的胸怀拥抱着他们,让他们学会了自强不息和宁静致远。在这里,忠于使命,是官兵的精神脊梁!忠于使命,鼓舞官兵顶天立地、建功立业!”遥忆2003年以前,中队官兵吃的是“补给饭”,喝的是“山泉水”,夏天萝卜土豆,冬天咸菜干粮。为让大家吃上新鲜蔬菜,中队官兵用四年时间在两米多厚冻土层上进行了一场“良田”改造。那段时间,人人都有腰腿痛,甚至有几名老兵得了风湿病,可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班长林克峰确诊患有风湿后被安排转业。当中队干部问他临走前有什么要求?他说,只想带走一把菜地里的土!
多勇敢的军人,多质朴的言语,一点没有浮华,一点没有牵强。在奇乾,奉献与付出是森警官兵的特质生活。他们赴汤蹈火、爬山涉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把常人许多看似平常的普通,化作了满含牺牲感的不凡期待。他们下山难、回家难、通信交流难、生活用电难。一位中队干部常年回不上家,家属带着孩子上山探亲。火车、汽车,辗辗转转、冰天雪地,险象环生,大半夜娘母儿才冒雪抵达中队营区。一群年轻的战士手持电筒迎亲人,他们流泪了,当个森警军嫂真难啊!
为着大兴安、为着远方母亲,千难苦变甜,习惯成自然。他们深悟珍惜,情系奇乾,爱在林海。大兴安岭有了这些兵,时时澎湃着正能量!在奇乾中队,憨厚的上士郭喜是个把“爱情”献给大兴安岭的人。这位森林部队出了名的业务“大拿”,是已经服役了十二年的老兵。他能打火、会养猪、种过地、懂做饭。从2010年开始他又负责起中队抽水、发电和锅炉取暖。初中文化的他,靠自学先后掌握了12项技能。2012年,郭喜被评为森林部队十大“绿色卫士”。然而,十二年间他下山的次数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阳光帅气年近而立的郭喜,却因偏远闭塞回不了老家张家口,四次对象没谈成。问及得失,他笑着说:“我不纠结,我很幸福。你看,大兴安岭给我作媒,满山的杜鹃花就是我的新娘!”像郭喜这样的人,在奇乾中队比比皆是:“以队为家好干部”殷坚、“雷锋式好班长”韩平、“自学成才小能人”卜晨光……他们如同岭上婷婷白桦,用质朴、挺秀、可爱、向上,为大兴安岭染就了一层夺目的光泽。也正因为有他们,中队连续6年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2012年中队党支部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2013年中队被森林指挥部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奇乾,伴着军人的橄榄绿,几多风度,几多从容,几多神圣!
[page]
22任精神传递,1500余张青春面孔。在父亲的大兴安岭,奇乾中队官兵用坚韧的意志和豁达的胸怀,张扬着乐观向上的生命激情。
风雨达子香开,雄鹰长空传情。建队以来,一代代奇乾官兵始终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怀着对绿色事业的执着热爱,在大山深处坚守着神圣使命和军人操守,在艰苦奉献中传递着森林卫士独有的浩然与朗俊!
山林无边,战友情深。在奇乾中队,指导员贺虎林是湖北人,中队长尚国义是黑龙江人,副中队长何学飞是湖南人,军医李宾是呼和浩特人,布约小兵是四川彝族大凉山人,还有河北、河南、山东人。共同的军旅生涯,让大家集结在大兴安岭,深爱着大兴安岭。奇乾中队有56名官兵,但他们说,我们的编制外还有“特殊战友”,那就是军犬二狼、毛毛,还有它们的后代宝宝。这军犬与官兵们一起巡山管护、出操列阵,实为无言的战友,奇乾的主人。奇乾官兵爱军犬、爱大自然、爱野生动物、喜爱青鸟飞雀。他们制作了上百个鸟巢,挂在林木间,引百鸟安家,共和谐欢歌!森警官兵在绿波簇拥的云岭,编织着天然清婉的兴安童话!
“我爱高高大兴安岭!”奇乾官兵与森林朝夕相伴,日久生情喜欢用树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中队后山的文化长廊悬挂着一块刻着“樟子松精神”的木牌,官兵把军人比作樟子松——“扎根边陲、笑傲风雪、充满生机、昂扬向上”,扎得住根,才能枝繁叶茂。白桦树更像是朝气蓬勃的战士,挺秀独立,与众不同。2008年,官兵们在白桦杆组合的奥运五环前为北京喝彩;2009年,官兵们在白桦结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前为祖国祈福……白桦树成了承载官兵感情的寄托。上士李应广谈了好几个对象始终不成,新谈的女朋友因为长时间没有交流恐怕又要“吹灯”。战友们就给他出了主意——用白桦树皮给女孩写封情书,没想到很快接到了回信,不仅答应了李应广爱的表白,还计划来部队看看他。于是,大家又齐动手做了一个白桦杆的“心”,当女朋友接到这枚特殊的信物后,真的把心交给了对方。不久,俩人就商量起了婚事,给奇乾平静的山林增添了几分温婉与缠绵。
静默是金,山石有约。去年,中队在拉练途中发现了块巨石,尚国义中队长带领大家把石头抬运回营区。贺虎林指导员组织大家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石头命名会”。官兵们踊跃发言,最后刚从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的军医李宾说:“我看就刻个‘乾’字,既是我们中队的队名,也寓意着自强不息的意思”,这一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认可。于是,营区花坛中央,一个刻着“乾”字的原石被立了起来。来自四川大凉山的彝族班长布约小兵说:“这块石头是官兵们坚贞的战友,累的时候看看它,浑身就有劲儿,就知道岗位的份量在哪里?!”
保家卫国在兴安,当兵的儿子最爱妈!在奇乾中队木艺室,有一只并不惹人注意的高跟鞋木雕。那是已退伍老兵周春雨一刀刀雕刻出来的。直到离队的前一天,他才悄悄告诉指导员,这支高跟鞋是为他远在四川农村的母亲制作的。作为一名单亲家庭的儿子,母亲每天为家庭生计辛劳奔忙,从来就没穿过高跟皮鞋。当兵后,他把津贴攒起来想为母亲买双高跟鞋。可上山几年未下过山,附近没有商店,甚至没有一户人家,他只能用刻刀为母亲雕刻一只松木高跟鞋。如今就要复员回家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母亲买双高跟鞋。这林海的心语,就是森林卫士说给妈妈的知心话!
巍巍大兴安岭,人生壮美大舞台。艰苦的环境给予了官兵成长的养分。英雄的方阵,成长着英雄。组建以来,从这里走出了2名将军,10名师职干部和35名团职干部。多少复员回到地方的官兵也都成为了各行业的佼佼者。这些老兵经常回到中队走走看看,为官兵们买些书籍和生活用品。聊天的时候,他们总会说:曾经苦中有乐的奇乾日子,是自己这辈子最珍贵的记忆。而今,兴安祝福,英雄列阵。中队先后有1人荣立一等功、2人荣立二等功、125人荣立三等功、54人受到自治区表彰。奇乾官兵的光荣历史在坚守中升华!奇乾中队,大兴安岭的骄傲,内蒙古森警部队的排头兵,中国军人“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实担当与时代化身!
高高的大兴安岭,战士豪迈亦抒情。奇乾中队官兵欣赏一首诗:“军人也有爱,战士更有情。鲜花插在枪枝头,钢铁也温柔!”奇乾中队官兵爱在青山绿水间,闲暇时,奇乾官兵喜欢唱歌。他们唱《当兵的人》、唱《说句心里话》、唱《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但是他们最爱唱的是《守望边疆》——“登上巍巍的大兴安岭,婷婷白桦满山岗。走进青青的呼伦贝尔,蓝天百鸟竞飞翔…… 啊,北疆林海,你是我热爱的地方。我要用青春和生命,日夜把你守望!”官兵们高唱在大兴安岭,回应他们的是万顷林海的松涛阵阵!
你好,英雄的奇乾!敬礼,祖国的大兴安岭!
内蒙古日报首席记者刘少华
特约通讯员郑威、庞兴航
图片摄影:温柏志 许超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