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右侧图片1

城市群租 被挤压的梦

2013-07-23 13:12:37  |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出租房单间住几个人不能仅靠一纸禁令

    北京市住建委、市公安局、市规划委会同市卫生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公布我市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居住的人数不得超过2人(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关系的除外)。《通知》要求,应当以原规划设计为居住空间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7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居京城,大不易。在北京找个工作容易,但是能在北京扎根留下来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当前北京房地产价格全国“领先”的情况下,能在北京租一套房子住,那可真得有点经济实力。北京市的租房市场,可能最引人注目的是租房价格的不断飙升和群租现象的难以根治。其实这两个“看点”是互为因果的,正是因为有了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价格畸高,才有了商品住房的稀缺,正是因为房产资源稀缺,所以用来出租的房子就更显得奇货可居,尤其是对于意义特别的学区房而言,在三环内随便一套两居室的学区房,都能租到七八千元左右。而也正是因为有了出租房市场的价格高企,所以很多在城市中心地带打工的人员,特别是服务行业的低收入者以及刚刚上班的大学生,因为囊中羞涩,只能选择群租的方式。

    北京市相关部门发布的这个通知,明确要求每个单间居住的人数不能超过两个人,但是却没有考虑,如果每个单间只能住两个人,那么租房的成本对于租房者来说要提高多少,他们是否能承受,如果不能承受,那么这些人群该怎么解决住宿问题,在通知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其实,这个通知更多的意义是对群租现象出一个官方的正式文件,但实际执行效果不会很理想,因为群租的根子没有解决,只靠一纸禁令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不管是租房者个人还是中介机构,都可能把这样的禁令最后当成一张废纸,因为市场的需求在那里摆着,不是说政府想禁止就能禁止得了的,不对房地产市场来一次釜底抽薪的改革,不把房地产市场的虚火降下来,恐怕出再多的禁令也无济于事,除非把这样的禁令上升到法律的层面,但那又是不现实的。

    所以,研究怎么控制北京租房市场的价格涨幅,像国外那样对租房市场有明确的价格指导线,在一定时间内超过一定涨幅就要被追究法律责任。同时,积极给房地产市场加强规范和降温,让房价和租房的价格都能降下来,让更多的年轻人在这个城市能有容身立命之处,这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年轻人最大的人生大事。(王丽)

[page]

群租房或纵或禁 北漂人总归受伤


  近日,有消息称北京一处80平方米出租房,竟住了25人,引发广泛关注。18日,北京住建委、规划委、公安局、卫生局等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规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不得分割出租。(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A13版)

  借由一起极端案例的震撼,京城群租房的乱象,得以见诸世人。其实,在事件曝光之初,便有声音呼吁加强对隔断间、群租房的清理,却也有人不无担忧地提醒,勿要剥夺年轻人租床位的权利……如今,“北京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标准”出台,我们似乎又很难说清,它到底会使事情变好还是变坏。

  为何要清理隔断间和群租房?于此疑问,只要你愿意,就能列出N个理由。比如,此类违规出租房,会滋生种种卫生、噪音、治安问题,自虐且扰民;再比如,房屋被隔断、群租,也确实违背了针对住房使用、改造的某些法律规定。凡此种种,既满足形式违法的要件,也因其侵犯公共利益,而造成实质性违法的局面。有鉴于此,整治群租房、隔断间的政府行动,原本无可厚非。

  然而,在很多人看来,禁止将房间分割、群租,必然会令北漂蚁族生活成本大增,很不人性和温情;更有甚者,索性将此次行动解读成,“城市治理者为求脸面好看,而强力扭曲那些虽不雅观却自发而生的生活景观”……矛盾之处恰在于此:当一项初衷正确、程序合法的公共政策,无可避免地会伤及一些人的利益,我们又该如何评价之?理想的状态下,职能部门理当出台一系列附加的“补偿条款”。

  显然,之于“取缔隔断间、群租房”,其补偿路径大致有三。也即,调控商品房租金、供应充足公租房,以及提高劳动力收入。只是遗憾,知易行难,现实语境内,上述途径皆无突破可能!这也就是说,此次行动,对北漂一族所造成的利益伤害,几乎不可逆转。

[page]

北京群租房禁令:"一禁了之"如何解决北漂租房需求


 

  群租房禁令与北漂艰辛生活的冲突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许多年过去了,这样的旋律仍能引发许多人的共鸣。但在如今的大城市里,想有个经济温暖的出租房,都成了很多人的奢望。而在北京某个8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居然足足住了25个人。这样一个“家”,安全隐患自不用说,租客们的无奈也显露无疑。

  实际上,有关群租房,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政府打击的对象。昨天(18日),北京市多部门再次发出通知,有关租房的新标准规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不得超2人,并将用“组合拳”严厉打击群租行为。这种“组合拳”能够解决群租背后的难题吗?

  中国传媒大学附近的珠江绿洲小区几乎每栋楼的窗户外面都贴着“对外招租”的广告,记者以租房人的身份来到一套两居室里发现,一个客厅被卫成四个小间,每个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

  户主:你自己看看,就这四间隔的,价位最低了,再低就比这小得多了。

  当记者提出租这种隔断间是否安全时,这种出租房子的人表示安全没有问题。

  户主:这是我自己的房子。四个孩子每人有自己的一套钥匙,安全和卫生你放心。

  记者又来到隔壁楼的地下室里发现,这里的地下室有两层,每层能住30多人,租金每间300-600元不等,住户主要是学生和周边打工的人。黑漆漆的走道里两边是一个个小门,门上贴着纸,写着“禁止使用大功率电器”。在地下一层门口的值班室里,同样是一个中年女士接待了记者。

  女士:像这种房子600多/月。

  记者:多大面积?

  女士:十平米,都是一个单间一个单间的,公用的卫生间、洗漱间,有地下一层,有地下两层,越往底下越便宜。

   几人一间的隔断房、密不透风的地下室,按照北京市的新规――“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等方式变相分割出租,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不能出租”,这样的出租房显然在违规之列。

  但据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群租房在北京非常多见,之所以多,源自于人们的需求。

  如北京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所说,“群租带来的治安、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倍受各方关注,引发了大量信访投诉,扰乱了租赁市场秩序”,前两天,北京东三环劲松街道办事处宣传科科长马小勇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道出了群租房的隐患。前两天有关报道中提到的“80平米住进25人”的群租房,正是处在他的辖区。

  马小勇:群租房小区的案发率在我们辖区占的比例特别高,基本在50%以上。这三十人、四十人住户,都是谁也不认识谁,有个别还出现男女混租的现象,不发生问题才怪。

  这样看来,群租房的治理合情合理、势在必行。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小常:现在这个500元/月,如果是单间的话可能就得1000多。

  记者:你现在的房租占到生活开销多少比例?

  小常:一半。

  小常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半个月前来到北京找工作,她在北四环找到一个床位,15平米的房子塞了四张上下铺,有七个年龄相当的室友,房间里只剩下中间的一条过道。小常并不赞成北京出台的这一标准。

  小常:像我们这种刚来北京,没有什么收入,没有办法支付那么多钱,所以不支持这个新规定。

  昨天(18日),记者登录生活服务类网站赶集网,发现租房信息中,提供了专门的“合租床位”选项,列出了大量的群租信息,很多信息的发布者都号称是“独立经纪人”。

  以朝阳区刘家窑附近的一些信息为例,这些床位大多是拎包入住,租价大约是相同位置单间租金的三分之一,一居室的五分之一。

  中介王先生:多大都有,有200多平米的,有170平米的,170平的比较多。

  记者:170平的住多少人?

  王先生:20来个人,大三居,两个卫生间,24小时热水。

  但当记者问及北京新规出台后,会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意时,大多数中介的回答都是:“不会”。王先生的答案更有特点。

  王先生:跟你没关系,每年都是这样的,知识面不要太广,太广了没用。

  有网友这样评论北京出台的最新租房标准:“规定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种骨感体现在,早在2009年,北京市八部门就联合发出《通告》,要求“群租房”必须拆除隔断恢复原状。2011年2月起,住建部更是明令禁止了一切群租行为。但是,群租的整治似乎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如劲松街道办事处宣传科科长马小勇说,两年以来他们一直在做相关的工作,但收效甚微。

  马小勇:我们从去年开始已经整顿了一年,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做,但还是有反弹。因为它牵扯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有一定的管辖权,但都不是整体来管。比如建委负责房屋结构,拆不拆承重墙,这方面归建委管;经济适用房出租归房管局管;有没有火灾隐患,归消防队管;出租做店铺归工商部门管;像这种做群租多以中介公司为主,归房管局管,我们街道没有处罚权。我们对房主确实没有太好的处罚依据,更多的就是督促、宣传。

 

  这一次,北京的规定更加细化。相对于去年五月出台的征求意见稿,属地管理的责任这次得到了强调。北京市住建委房屋市场管理处副处长林少华还表示,市级有关部门将建立重要案联合查处机制,并鼓励市民举报。

  林少华:举报人根据实际情况向物业企业、居委会、派出所、规划、卫生、房管部门举报都可以,各相关部门会根据自身指责做好联动执法,各区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群租治理纳入日常管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后期的执法查处。

  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总队副总队长张小悦说,一旦有市民举报他们将立即进行查处。

  张小悦:有人举报、报警都可以,确实影响他人生活可以警告规劝,拒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以下的罚款。

  尽管北京市提出了种种举措,能否顺利执行仍然饱受疑问,更多的质疑是,在北漂们的艰辛和城市管理的难度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寻找一个平衡?“一禁了之”真的是最好的解决之道吗?

  我们来看两组数字――

  一是房价: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3个和55个,同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69个和68个,虽然上涨面有所收窄,但仍在上行通道。动辄单价四、五万的房子,那么的遥不可及。

  二是租金: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单套房平均租金价格已经攀升至3660元,较2008年大涨了82%。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工资的一半仅够合租的租金而已。

  公共管理学者丁兆林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群租的“一禁了之”,只是主管部门一种看似美好的愿望而已。

  丁兆林:迫不得已要生存,才会把生活标准一降再降。为什么不去考虑这种被迫让人下降生存水平背后的力量?比如那些手上有房的人,他宁可屯着也不出租,这时候就需要提高住房持有者的成本。

  除此之外,公租房的大力建设也被看做是问题解决的出路之一。群租房租客小常也有着自己的建议。

  小常:大学的宿舍也是每间住4个人、6个人、8个人,管理好也不会出现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做的是怎样规范群租后的事,而不是因为有安全隐患就一刀切的禁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仅用于信息传播目的,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本网站力求保证所提供资讯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但不保证所有资讯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对信息的使用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转载信息如涉版权和其他问题,可在刊发后30日内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