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创业英才

硕士回乡“种”葛仙米
发布时间:2017-11-01
文章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收藏
  原标题:硕士回乡“种”葛仙米

  “过了10月份培育期这个难关,葛仙米的稳定性越来越好,可以说实现了我的一个小目标。”10月28日,在安化县小淹镇肖家村,肖旦望对记者说。

  今年29岁的肖旦望是肖家村人,湖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2014年回到家乡创业,培育葛仙米。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他现在培育出了几个成熟的葛仙米品种,产品远销上海、广州等地。

  葛仙米又称天仙米,它其实不是米,而是一种蓝绿藻,学名叫拟球状念珠藻,形似珍珠,颜色呈墨绿色或黄褐色,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既可作食材也可作化妆品、医药原料。自然生长的葛仙米在世界上十分稀少,人工培育技术难度高。

  2008年,肖旦望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读生物技术专业期间,在帮老师担任实验室助手时接触到葛仙米,从此对葛仙米入了迷。2012年,他考取了湖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因工程学硕士研究生。

  “认识自己,给自己定好位,干适合自己的事。”肖旦望说,硕士毕业时,他婉拒留在长沙工作的邀请,因为此时他已决定回乡创业,研究培育葛仙米。

  创业的路并不好走。2014年,肖旦望和同学陈建才、王祥虎成立了安化上水生物科技公司,专门从事葛仙米培育。在取得初步成绩后,在培养第二批藻体时开始出现问题,已培育数月的葛仙米一夜间变成了一桶浊水,这让肖旦望急得整晚睡不着。他日思夜想,不停地找原因、做调整、进行对比试验……但这个问题刚解决,那个问题又冒出来了。肖旦望天天泡在培育葛仙米的大棚里,对比分析数据,重新设定参数,全身心投入培育技术的整理中。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在葛仙米制种技术和培育稳定性方面取得了成功。

  在肖旦望的培育大棚里,整齐摆放着一个个塑料水桶,桶里接入了一排排供氧管,直径6到7毫米的葛仙米黑色颗粒随着水流上下翻动。肖旦望说:“葛仙米一般要培育四五个月,其中4月和10月是两个关键时期,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去年,其公司出产了1500公斤葛仙米,每公斤市场价为480元。他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能稳定大量生产的只有两家,他这里算一家。

  肖旦望表示,因为在技术稳定性、多样性以及销售保鲜运输等方面还需要完善,现阶段仍以葛仙米培育为主,等技术完全成熟,将扩大生产规模,带动乡亲一起致富。(记者 杨军 通讯员 周云峰 贺成栋)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