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杰出儒商

“格力之父”朱江洪:格力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功劳
发布时间:2017-07-12
文章来源: 新浪综合
分享到: 收藏
“格力之父”朱江洪:格力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功劳
 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hstl8888)

  近日,有着“格力之父”之称的朱江洪,历时三年写就的自传首次亮相。在自传中,有他对自身打拼历程的叙述,也有亲手缔造格力的传奇经历。

  在很多人印象中,格力等于董明珠,董明珠等于格力,但其实,在董明珠身后还站着一个人——朱江洪。他一手创办了格力,并将它带到千亿级别。

  [大笔一挥,写下“格力”]

  朱江洪和格力缘起的时候,格力还不是格力,而是叫做冠雄塑胶厂。

  1988年,朱江洪从广西辞职回到珠海。不久,他出任了冠雄塑胶厂总经理。

  那是一个问题成堆的小厂,隶属于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去之前,朋友就提醒他:“这种烂厂你也敢去?”

  朱江洪不信邪,通过调研,他发现该厂曾有过一段辉煌,后因管理混乱,加上得罪了一大客户,才衰败至此。

  于是,他放下面子,主动登门拜访,给之前的大客户道歉。对方见他言辞恳恳,答应再给冠雄一次机会。

  朱江洪喜出望外,回来后开足马力生产。可没过多久,他就发现厂里账上没钱了。找银行借钱,还没说几句,就被对方噎回来:“你还敢来借钱?我正准备起诉你们!”冠雄之前欠银行一屁股债。

  最后,农行救了他一命。不知是吃了豹子胆,还是有先见之明,对方在朱江洪的苦劝下,竟答应贷给他20万!

  有了钱,有了销路,冠雄总算走上正轨。但朱江洪还不放心,作为一家塑料加工厂,没有自己完整的产品,始终是他心中的隐痛。

  他四处调研,最后发现,电风扇这东西销量大,结构简单,大部分是塑料件,冠雄也可以做。于是,命人买来设备,组建了简易的生产线。

  很快,第一批电风扇就应运而生,销量也不错,卖到了全国。在电风扇的拉动下,冠雄第二年就扭亏为盈,赚了400多万。

  眼看产品火了,朱江洪找来几个人,苦想半天,给它取了个名字。当兴奋中的朱江洪大笔一挥,写下“格力”两字时,他不会想到,这两个字日后会值千亿。

“格力之父”朱江洪:格力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功劳

  [质量宪兵队长]

  1991年,当冠雄乘风破浪时,总公司旗下另一企业——生产空调的海利,却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上头决定,将冠雄和海利合并,成立格力电器,由朱江洪出任总经理。

  当时的海利,只有一条落后十年的生产线,年产能2万台,与风头正劲的春兰、华宝不可同日而语。由于缺管理、缺设备,质量也不咋地。

  有一次,空调因为焊接不结实,运到客户那里时,里面的铜管断了一大半,把对方气个半死。朱江洪知道,再这样下去,只有死路一条。

  他当即宣布,停产整顿。

  结果,一堆人跳出来反对。朱江洪不为所动,针对有人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他毫不客气地说:“产品质量不好,等于谋财害命!”

  接下来,朱江洪发动群众,深挖质量问题,有多少挖多少,不得隐瞒,一共挖出400多条。然后,把这些问题分门别类,哪些属设计,哪些属工艺……限期整改。

  为了落实整顿措施,朱江洪还成立“质量宪兵队”,自己亲任队长,一抓到底。

  经过多次整顿,格力空调的质量得到很大提升,销售也明显好转。但很多细节问题依旧隐藏在死角,随时都可能被引爆。

  1994年,格力第一次打入欧洲市场。朱江洪春风得意去访问,原以为会听到客户的赞誉,没想到刚见面,就被对方臭骂一顿:你们的空调噪音太大,像拖拉机一样!

  朱江洪赶紧叫人拆开来看,发现里面有一条细长的海绵没粘牢,开机时搅在风叶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朱江洪意识到,抓质量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欧洲回来后,他颁布了总经理十二条禁令,针对生产中容易忽视的问题,为所有人划出红线。

  禁令一出,大部分人都小心翼翼,但还是有个别人心存侥幸,麻痹大意。朱江洪不顾情面,一连开除五名员工。这下,所有人都老实了,打起十二分精神把产品做好。

  有人不明白,平时很温和的朱江洪,为何变得心狠手辣。他说:“对质量不负责行为的仁慈,就是对消费者的残忍。”

  一外企老总向他讨教质量管理经验,他给对方支招:“左手拿鞭子,右手拿刀子。”

“格力之父”朱江洪:格力的成功不是一两个人功劳

  厂里的漏洞堵上了,供应商还在捅娄子。1995年,当格力空调卖得火热时,一批产品出现死机现象,一查才知道,有厂家提供的电容不合格。

  


责任编辑:美杉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