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百姓声音

“市南宣讲”品牌传递百姓好声音
发布时间:2020-07-17
文章来源:大众日报
分享到: 收藏
  战“疫”,团结就是力量

  “在家人日夜牵挂,殷殷期盼的50多天里,我们130多位战友日夜奋战在援助湖北抗疫前线,两位50多岁的前辈打头阵,带领队伍在一个陌生、崭新的环境中一步步开展工作,走上正轨,精益求精。”7月2日,青岛市南区举办“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传递市南好声音百姓宣讲大赛,青岛市市立医院主管护师姜莉倾情讲述了她和130多位战友前往武汉抗“疫”的真实故事,以及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重新定义活着的价值”。

  “我们的付出,武汉人民铭记在心,那是出院时的鞠躬致意,是在机场送别我们医疗队时,湖北人民高喊的‘感谢山东’。”姜莉话语铿锵有力:“有人说,封闭的城邦并不能阻止病毒的蔓延,真正的‘解药’是团结的力量。是的,这正是团结的胜利。我们做到了,武汉做到了,中国做到了!”

  姜莉说,援助湖北归来,卸下那份荣耀,应该更多思考自身价值,通过自我驱动而加速成长。“曾经,我因为肩上的责任之重而倍感压力。现在我要感谢这种压力和使命感,那是加速成长的动力。

  同心抗“疫”,担当作为。《一名老兵的战“疫”突击》讲述了退役老兵徐栋义不容辞冲到一线做好疫情防控的动人故事;《向前,以使命之名》谈的是市南区税务局青年干部坚守岗位抗“疫”,展现着税务人的责任和担当;《自我隔离的日子》说的是松立集团研发中心组长王正居家进行自我隔离期间,心系科研开发,为疫情防控尽力;《让“火焰蓝”绽放在抗“疫”一线》讲述了发生在市南区消防救援大队的抗“疫”故事,消防指战员舍小家顾大家,努力当好人民的“守护神”。

  精准扶贫各有招

  青岛镇江路小学教师孔雪宣讲《扶贫路上的“架桥人”》,讲述了青岛市南区教体局党委委员杨辉民挂职甘肃陇南宕昌县委常委、副县长时扶贫的感人故事。

  杨辉民调研发现,宕昌县落后的交通严重阻碍了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由此,他研究如何改善乡村道路,这项提议得到了县委班子成员的一致同意,并计划迅速推进。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杨辉民带领同志们完成了宕昌县27个贫困村村内道路硬化项目和多个示范村项目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宕昌的基础设施条件,方便了老百姓出行,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搭建起一条“致富之路”。

  杨辉民还宣传招工和优惠政策,帮助280余名宕昌群众到青岛工作;帮助市南区与宕昌县成功实现远程连线,跨越1800多公里,两地师生通过网络同堂上课。

  像杨辉民这样,宣讲大赛的故事里,可谓是精准扶贫各有招儿。《盒子方方洒满阳光》里说,云南路街道设立精准扶贫项目“盒子工程”,帮扶辖区困难群众,在小康路上不断前行;《崂山天山心连心》里,面对新疆麦盖提县当地孩子对艺术学习的渴望与美育资源匮乏的差距,市南区援疆教育工作者赵江协助当地教育部门组建、推进“绿洲网络直播公益课堂”,开启了推进素质教育的美好篇章;《在义和昌精神激励下》中,面对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义和昌药铺的五宝茶包装相对落后的现状,青岛丰硕堂经过引导,五宝茶包装后焕然一新,进入青岛市场,为宕昌县老百姓带来了收入增长。

  彰显宣讲的力量

  八大关街道太平角社区工作人员王竹琳宣讲的题目是《让微笑从心底绽放》,故事讲述了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小姑娘曦曦,作为“东西协作微笑行动”的第一位受益者,在市南区香港中路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到青岛成功治疗面部胎记的故事。

  “将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讲给大家听,这种宣讲形式以真实的力量感染人,更有利于弘扬新时代脱贫奔小康的奋斗精神。”王竹琳说,作为选手,通过比赛和来自各行各业优秀的选手同台竞技,倾听不同领域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拓宽了视野。“也使我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小康生活,激励自己在基层岗位上做好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今年4月份,市南区在全区开展了“中国梦·新时代·话小康”传递市南好声音百姓宣讲活动,来自机关各部门、各街道和驻区企业广泛参与,精心组织并积极推荐优秀宣讲员和宣讲作品,把更多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好故事,以及市南区精准扶贫的好故事向社会传播。

  传递好声音,市南区深化“市南宣讲”品牌建设,宣讲内容“真”字当先。参赛选手们以真人、真事、真心话、真感情、真感受,讲述亲历、亲为、亲闻的真实故事,“真实”成为夯实宣讲基础的本质力量。

  “讲群众故事,群众讲故事”。市南区宣讲工作创新话语表达,让群众唱主角,把话筒交给百姓,把讲台交给群众,提升百姓志愿参与文明实践的积极性,引导百姓用好声音表达对新时代的畅想和憧憬。深化“市南宣讲”品牌建设,传递百姓好声音,市南区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为主阵地,探索构建了“机制常态化、队伍多样化、活动特色化”的宣讲工作市南模式,让宣讲实现“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落地生根,飞入寻常百姓家,并逐渐成为全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有力载体和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厘米”的有效实践。


 

责任编辑:刘春华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