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财经资讯 > 正文
打造新兴产业平台 承德探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
发布时间:2013-07-01
文章来源:人民网
分享到: 收藏
    没有落后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全省的全面小康。承德作为河北省的欠发达地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差距更大、困难更多、愿望更加迫切、决心也更加坚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开拓,探寻一条具有承德特色的建设路径。

以环京津、邻渤海的思维深化认识  建设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平台

承德拥有人文、历史、生态、资源、区位等诸多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优势和机遇,但是按照“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中既有客观的、历史的原因,也有主观的、思想上的禁锢和障碍。从根源上看,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思想的闸门没有彻底打开,过度依赖山庄,发展囿于老城,由此导致在思想观念上、体制机制上、发展环境上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诸多的不适应;从表象上看,最突出的矛盾是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引擎――城镇发展慢、水平低,工业化结构不优、后劲不足,且两大引擎相互制约,一方面城市空间狭小,限制了项目落地和生产要素聚集;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布局不科学,城市功能分区不清晰,影响了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使承德在环京津、环渤海两大国家级战略上,虽为近水楼台,但未能占得先机。

站在高处看承德,跳出承德看承德,必须坚定地把目光由紧盯山庄转向紧盯北京,由内陆思维转为向海发展,努力在首都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两大国家战略中跻身主战场、冲在最前沿。具体工作中,要牢牢锁定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准确把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主基调,不断深化“323”总体发展思路,围绕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前轮牵引、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后轮驱动的“动车组式”发展路径,建设“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使国际旅游城市建设有拓展的空间,京津产业转移有承接的平台,市县两级财源有稳固的支撑,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有根本的抓手,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有强劲的动力。

围绕国际旅游城市新城核心区定位,把高新区打造成为首都经济圈新星

承德市提出“再造一个新承德”目标,到2020年“1+3”新兴产业平台要创造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财政收入100亿元。在这个目标中,承德高新区要担负起“半壁江山”的历史重任,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全部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以上。同时,“再造一个新承德”还是一种涵盖城市承载功能、产业聚集功能、民生建设功能、综合服务功能、龙头带动功能等深层次、高标准、综合性发展要求。

南部新城一体化开发建设的重大决策,对高新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优势看,历史的承德“生也北京、兴也北京”,未来的承德要“服务北京、借力北京、融入北京”。随着以高铁、机场建设为标志的立体式大交通体系的形成和老城区“大中疏”战略的深入实施,承德必将由“山庄时代”的“单核”走向“高铁时代”的“双核”结构,由此高新区必须承担起承德新城核心区的功能,成为承接北京的前沿阵地。此外,承德高新区是首都经济圈北环上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京沈高铁建成后,承德将真正实现与北京同城化,这将给高新区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从劣势看,承德高新区在全国100多家国家级开发区中处于后位,在河北省5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处于末位,在环首都省级以上开发区中也处于中下游水平;在承德市内衡量,经济总量仅占全市的4.3%,财政收入来自工业企业仅占31.3%,来自房地产等不稳定、不可持续性税收占到50%以上,调结构、增后劲,跨越赶超、后来居上任务非常艰巨。

客观分析是为了有的放矢。高新区发展优势独特、机遇难得,必须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基础条件具备,必须站位高远、科学运筹、厚积“博”发;面临压力巨大,必须敢于把困难踩在脚下,在困境中奋力突围。未来的高新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环境立区、开放兴区、科技强区” 战略,按照“解放思想谋跨越、提升实力添分量、开放创新增活力、科学发展创一流”的要求,锁定一个目标,即勇敢担当起再造一个新承德的历史重任,全力建设实力、活力、魅力高新区;突出三大任务,即承德新城加快建设、高端产业加速聚集、城乡居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打好四个硬仗,即开放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攻坚、融资瓶颈破解、发展环境提升;做实六个定位,即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承德新城建设核心区、高端产业聚集区、体制改革实验区、开放创新先导区、科学发展示范区、社会和谐首善区。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要有步骤、分阶段画出路线图、制定时间表,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抓,像锤子钉钉一样,一锤一锤往下砸。

围绕现代产业新城建设方向和标准,建设三个省级新兴产业示范区

承德要想在环京津、环渤海两大国家战略中有位置、占先机、唱主角,必须有战略对接的载体;解决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且相互掣肘的问题,最根本的举措是要使城市有拓展的空间、产业有落地的平台。基于此,承德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了两个最后机遇,即国家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的最后机遇和国务院对各省产业园区审批的最后机遇,使三个新兴产业示范(聚集)区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准,不仅解决了当前城市空间战略布局和产业落地的问题,也解决了今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承德的发展空间问题。

三个新兴产业示范区成功获批来之不易。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坚持产业高质化、高新化、高端化发展,高标准定位,高起点建设,高效能运营,宁缺勿滥,对低水平建设项目“零容忍”,对污染类项目“零容忍”,真正把“1+3”产业平台打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约、集群、集成发展的示范之区、首善之区。要把准一个方向,即建设“科学发展、特色鲜明、宜业宜居、美丽和谐”的现代产业新城,坚持 “生态、科技、智慧、宜居”四位一体,统筹考虑速度、质量、效益和环境,统筹考虑区内农业、农村、农民,统筹考虑旅游休闲、教育医疗、居住出行、就业发展等配套功能,真正把“1+3”产业平台打造成为 “产业与城市和谐、人口与环境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历史与现代和谐”的复合型现代产业新城。要突出三项重点。一是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手狠抓“筑巢引凤”,按照硬环境 “七通一平”、软环境“新九通一平”标准,规划抓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三个示范区2013年底前达到企业入驻条件;一手狠抓“引凤筑巢”,坚决克服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有了钱再办事思想,以开放的思维、市场的手段、前瞻的视野引入社会资金,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推进一级开发,实现以园养园。二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突出打好两张牌:即打好首都牌,充分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德产业基地品牌效应,深入研究北京没什么、缺什么、市场主体想要什么,我们承德有什么、优势是什么、能给市场主体提供什么,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打好生态牌,把承德优良的生态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第一吸引,把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作为项目建设的第一标准,珍惜这张牌,扮靓这张牌,打好这张牌。通过打好两张牌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由漫天撒网、碰运气式“广普”招商向点对点、人盯人、小团组招商转变;由公务员和经济部门招商向全民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转变。尤其要认真落实好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真正营造起“谁得的奖励多,谁对承德的贡献大”的浓厚氛围。三是突出抓好融资运营。示范区建设起步阶段,资金是最大的瓶颈。目前承德市县两级财政都非常吃紧,推进示范区开发建设,决不能依赖财政。要坚持向资金市场、资本市场融资,抓好直接融资,用好基金、票据以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和金融工具。要探索委托承建方式进行开发运营,引进国内国际实力雄厚的运营公司,划出一定范围,全方位委托其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后期运营。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塑造核心概念,打造响亮品牌,营造升值预期,把“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整体做热,实现整体升值。

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把“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打造成为实验田和示范区

改革创新是承德的一大差距,同时也是一大潜力,通过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对于“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来讲,更应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通过改革创新得红利、添动力、挖潜力、增活力。

一是体制机制创新,重温珠、长“三角”崛起之路,取“他山之石”。在经济规律中,有些阶段是难以逾越的,有些过程是必须经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发达地区已经走过的路,有些就是欠发达地区即将要走的路。长三角以中国特大城市上海为中心,形成了城市群(城市绵延带),这与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环首都经济圈有很多类似之处,但发展水平却相差甚远。因此,要深入研究长三角、珠三角经济规律,既研究成功经验,也研究失败教训,成功的地方学习借鉴,失败的地方防患未然。要紧紧围绕放活、做大、育强市场主体,探索实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登记程序、登记事项、审批监管、验资证明、违规吊销、年检验照、公示平台、网上办证等全方位进行改革;要按照一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一切有利于提高发展速度和质量、一切有利于企业和群众满意的原则,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探索推行“开放式运营、封闭式管理”机制,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主体活力的“乘法”。

二是人才管理创新,建设白领创新创意创业孵化园,打造“人才高地”。南部新城一体化开发建设的重大决策,使承德高新区具备了吸引企业总部、吸引中高端人才的条件和优势,三个新兴产业示范区又具备作为加工基地的条件。要紧紧围绕“京外中关村、首都后花园、精英新桃园”的功能定位,发挥先天优势,做足后天优势,瞄准中高端人群,按照“全球视野、国际品质、一流水准”,与北京等著名院校、一流医院合作,引进高端教育、医疗机构,加快高端餐饮、娱乐、购物、体育、休闲等设施建设,让来承创业者和广大市民享受一流的公共服务;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人与引智并重,更加注重引进智慧、引进科研成果,打造面向全球高端人才休闲养生、寻找灵感、休憩娱乐的服务场所,通过吸引高端人才的聚集,带来资金、项目、信息、技术和科研成果等优质生产要素的聚集,真正形成海纳百川、天下归心的人才工作环境;要出台鼓励白领阶层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建设“白领创新创意孵化园”,吸引各类人才到承德创新创业,努力把承德建设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人才高地”。 对于内部人才注重提升素质、激发潜力,在“1+3”新兴产业发展平台实行全新的全员聘任制度,通过绩效考核确定薪酬待遇,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彻底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对提升素质形成倒逼机制,对不学无术、无所事事者,用管理制度淘汰出局。

三是科技和金融创新,实施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战略,推动“绿色崛起”。纵观大国崛起之路,几乎都是与金融崛起、科技崛起同步实现的,科技和金融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二者共同发力,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首先,金融发展应体现三个定位:一是金融发展必须服务于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体现保障功能;二是必须服务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体现发展功能;三是必须服务于金融产业的崛起和市场主体壮大,体现支撑功能。中国未来的发展将呈现出金融和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现代科技和现代金融“双轮驱动”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是打造实体经济升级版的根本举措。承德金融主体总量少、规模小、竞争力弱、服务水平低。未来要紧紧围绕“做多、做大金融主体,做活、做优金融服务”主线,加快推进“引银入承”,使区域经济活力得到充分迸发、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其次,要围绕“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出台鼓励科技创新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深入开展专利提升行动,扩大自主知识产权,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要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用足用好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德产业基地等载体,用足用好我市钒钛和优质农产品、中药材等资源优势,推动联合办企,提升孵化、转化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快速突破;要按照构筑“5+2”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坚持引进吸收再创新与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校企合作创新、科研成果孵化转化等多措并举,围绕尾矿综合利用、钒钛资源深度开发、生物及食品药品产业扩能提升、仪器仪表及机械制造类产业改造升级等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攻关,将承德传统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能级。(刘文勤)

责任编辑:陈略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