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项目研究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财经 > 项目研究 > 正文
文创盘活老工厂 “凤凰涅槃”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9-03-06
文章来源:四川工人日报
分享到: 收藏
    文创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等特性,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成为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如今,昆明正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园区建设、项目带动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构建大文创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目前昆明已经建成云纺文创园、871文化创意工场等超过20家的文化创业园区,曾经的昆明重机厂、云南纺织厂等一批老旧的工业工厂,因为高挑开阔的空间被赋予了极高的再塑性,摇身一变成为新一代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老厂房开辟新途径

  入夜,位于昆明市环城南路668号的几栋临街大厦灯火通明。“云纺文创园”5个烫金大字耸立在大厦之巅,有年轻创业者的身影在楼宇间穿行。

  坐在中心商厦2楼临街的一家咖啡馆里,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李俊,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云纺商业时代的变迁故事。

  云南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云南纺织厂,1934年创建,1937年8月建成投产。与当时的其他战时企业一样,云纺既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战时物资的供给,又为云南现代工业的起步奠定了一定基础。

  “在20世纪80年代,云南纺织厂是云南省最大的棉纺织企业,具备完善的纺织品科研、开发、设计生产和质量检测能力,其纺织产品在长江三角洲、香港及东南亚市场拥有相对固定的客户群,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李俊说。

  据他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纺织品产能过剩,云南纺织工业前无原料供应基地、后无下游产业链的劣势凸显。面对困境,云南纺织厂迎来第一次转型发展,根据自身优势,借鉴兄弟单位经验,于1992年实行“推倒围墙建市场”的企业经营战,开始从传统单一的纺织生产企业向纺织销售及商业、市场经营方面转型。

  此后17年,“云纺商业区”和隔壁的螺蛳湾一起,共同铸就了繁荣兴旺、闻名全国乃至整个东南亚的螺蛳湾商圈,占地215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云纺商业区”,也成为昆明市知名商标、云南省著名商标。

  但这样的辉煌,随着2009年政府对批发市场的重新规划布局而结束,云纺商业区一度陷于沉寂。

  走向文化创意商业转型升级之路

  据昆明市西山区文产办主任沈洁介绍,2016年,在主要股东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参与下,云纺集团对国家政策、商业地产发展趋势、云纺的历史现状及优劣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云纺商业区做出了全新的定位和规划,决定根据云纺商业区明显的区位优势、明晰的物业产权、文创主题项目市场地位优势等有利条件,积极响应中央供给侧改革重大决策,顺应城市改造和消费升级趋势,将云纺商业区由低端批发零售业态向文化创意商业转型升级。“最终,一个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多元化分类主题文化创意园——云纺文化创意产业园,应运而生。”他说。

  李俊告诉记者,经过近4年时间的思考论证、调查研究及艰难探索,云纺集团于2017年正式提出“向文化商业转型”的发展路径。

  经过近两年的打造,云纺商圈已从传统批发零售业走向了文化创意商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一个囊括爱情主题、音乐主题、美术主题、科技主题、历史文化主题、阅读主题、纺织主题等7大板块核心内容,集购物、旅游、休闲娱乐、文化艺术于一体的多元化文化创意园区精彩面世。

  据沈洁介绍,近年来,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年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41.14亿元,同比增长15%,占全区GDP的比重约为7.3%;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35.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32%。

  与云纺文创园命运相似的是871文化创意工场的前身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下称昆明重工)。昆明重工始建于1958年,史料记载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建成的云南龙云局、劝工总局。鼎盛时期,昆明重工赢得过无数殊荣:1990年晋升为国家二级企业,1994年被列为原国家机械工业局技术进步百家示范企业,1998年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等。近年来,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昆明重工遇到了发展的瓶颈。2016年,昆明重工整合自身优势,从传统“机械制造企业”成功向“871文化创意产业园”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经有20余家企业入驻。

  871文化创意工场以现代设计、当代生活方式、工业遗产保护和价值提升为宗旨,尊重和唤醒工业历史记忆。在完整保留老旧厂区历史风貌的基础上,浓缩昆重百年工业史的记忆,展示春城人文风貌,将工业遗产结合,以后工业时代为主题打造目前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综合性文创园区。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在产业规模不断增大、园区发展快速推进的基础上,文化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

  根据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昆明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5848家,占全省的41.2%,主营业务收入在亿元以上的重点文化企业46家,占全省一半以上。

  同时充分发挥昆明在旅游、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深度挖掘、整合、联动相关产业资源, 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延伸和完善了文化产业链。

  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昆明市积极参加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组织本地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企业“走出去”。2018年6月,昆明获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017年,昆明文化产品出口1.7亿美元,同比增长22.5%;文化服务出口110.64万美元,同比增长124%,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昆明市文产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昆明市将打造以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为龙头,以现代传媒业、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导,以文化旅游休闲业、节庆会展业、工艺美术品业、演艺业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充分利用昆明在文化出口方面的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以文化出口为导向、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功能载体。到2020年,昆明市力争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文化贸易企业达到400家,文化出口增长46%,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


 

责任编辑:子京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