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右侧图片1

宝马M Power:速度激情与创新的传奇

2025-08-23 16:11:20  |  来源:  国家品牌网
字号:


       赛道起源:梦想的萌芽

  1972 年,对于宝马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宝马 M 部门正式成立,初始它肩负着为宝马赛车队服务的使命,致力于打造高性能的赛车。当时的汽车运动领域竞争极为激烈,各汽车制造商都在不遗余力地提升赛车性能,以争夺赛场荣耀。宝马 M 部门的工程师们怀揣着对速度和技术的无限热忱,全身心投入到赛车研发工作中。

  宝马的首个项目是基于 E9 3.0 CS 打造 E9 3.0 CSL。为了实现极致的性能,工程师们在这款车上运用了诸多创新技术。他们采用铝合金制造车门和车身,大幅减轻了车重,同时搭载直列六缸发动机,经过精心调校,最大输出功率飙升至 360 马力。在国际赛车场上,E9 3.0 CSL 宛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大放异彩。1975 年的 Sebring 12 小时耐力赛和 1976 年的 Daytona 24 小时耐力赛中,它凭借卓越的性能多次夺冠,成为了赛场上的常胜将军。市售版的 3.0 CSL 同样表现惊艳,以惊人的速度赢得了 “北环最速量产车” 的美誉,其卓越性能得到了广大车迷的高度认可。

  1973 年,3.0 CSL 公路车追加了独特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其别具一格的造型使其获得了 “蝙蝠车” 的昵称,不仅在性能上出类拔萃,在外观上也极具辨识度,进一步巩固了宝马在高性能汽车领域的地位。

  M 标志诞生:传奇的烙印

  随着宝马在赛车领域的不断深耕,1973 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 M 标志应运而生。它以早期宝马厂徽上的蓝、紫、红三色为基础,融入了 “Motorsport” 赛车运动的首字母 “M”,这一设计简洁而有力,象征着宝马 M 部门与赛车运动的紧密联系,从此成为了高性能与速度的象征。当这个标志首次出现在白色车身、搭配蓝紫红三色涂装的 3.0 CSL 赛车上时,便开启了一段辉煌的传奇之旅。这款赛车在赛场上所向披靡,1973 - 1979 年间,勇夺 6 次 ETCC 欧洲房车锦标赛的冠军,还一举拿下了 1973 年的法国 Le Mans 24 小时耐久赛和 1974 年欧洲挑战杯赛的冠军,以及 1975 年美国 IMSA 的冠军,在国际房车赛事中称霸长达 10 年之久,让 M 标志声名远扬。


  M1 的诞生:极致的追求

  尽管 3.0 CSL 在房车赛事中成绩斐然,但在 Group 4 与 Group 5 组别的 GT 赛事中,面对保时捷 934 及 935 等纯种 GT 赛车,仍稍显逊色。为了在高端赛车领域取得突破,宝马 M 部门决心打造一款顶级赛车。他们邀请到著名的乔治亚罗设计工作室操刀外型设计,兰博基尼负责底盘调校和组装,共同打造出了宝马史上第一辆中置引擎、后轮驱动的超级跑车 ——M1。1976 年,第一辆 M1 的原型车诞生,1978 年正式推出市售版量产 M1。M1 搭载直列六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 277 马力,其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吸引了众多车迷的目光。虽然 M1 的生产周期并不长,1981 年便正式停产,但它在宝马 M Power 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彰显了宝马对于极致性能的不懈追求。

  高性能量产车的开端:梦想照进现实

  1979 年,Motorsport GmbH 开始将高性能车的梦想带给普通消费者,首款车型 M535i 在当年 9 月的德国 IAA 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惊艳登场。这款车基于原厂底盘代号 E12 打造,它的出现标志着宝马开始将赛车技术应用于量产车型,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 M Power 带来的极致驾驶乐趣。随后,1983 年,M635CSi(美规车型称为 M6)双门跑车也正式发布,进一步奠定了宝马以标准量产车搭载 M 款高性能引擎的传统,为后续 M 系列车型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84 年,宝马为 M 车款成立了专属的车系产线,并将车名简化为以英文字母 M 加上数字的形式,如原厂底盘代号 E28 的 M5 重新进入市场。1986 年,工厂搬迁至慕尼黑 Garching 厂区,这里拥有更大的产能和场地,为宝马 M 系列车型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保障。同年,原厂底盘代号 E30 的第 1 代 M3 正式推出,它集跑车性能与驾驶乐趣于一身,凭借出色的表现,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了一股 M 族旋风,成为了宝马 M Power 家族中的经典车型,至今仍被众多车迷视为高性能房车的典范。

  持续创新:F1 赛场的征程

  在房车赛和 GT 耐久赛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1980 年 4 月,宝马也勇敢地踏入了 F1 一级方程式赛事的领域。Motorsport GmbH 的天才工程师 Paul Rosche 精心研发出一具 1.5 升 4 缸涡轮增压引擎,这具引擎拥有强大的性能潜力,平均增压值 1.9bar,最高增压值可达 2.9bar,可根据赛道特性轻松调校出 650 匹至 1,400 匹的惊人马力输出。1982 年,搭载这具引擎的 Brabham 车队车手 Nelson Piquet 成功赢得当年的车手冠军,让宝马在 F1 赛场上崭露头角。由于这具引擎表现卓越,Arrows 车队在 1984 - 1986 年间,ATS 和 Ligier 车队分别在 1983、1984 和 1987 年,都纷纷选择采用这具引擎,在 1987 年前,这具引擎助力车队一共夺得 9 次 F1 的单站冠军,展现了宝马在引擎技术方面的强大实力。

  2000 - 2009 年间,已更名为 M GmbH 的 Motorsport GmbH,先是与 Williams 车队携手合作,2005 年又成立 BMW Sauber 车队再次征战 F1 赛场。尽管在 F1 赛场上历经挑战,多次与冠军擦肩而过,但宝马在 F1 赛事中的投入和探索,极大地推动了自身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后续车型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经验。与此同时,M GmbH 与英国 McLaren 车队合作推出的 McLaren F1,在公路上成为了令人瞩目的速度机器,还成功拿下了法国 Le Mans 24 小时耐久赛的冠军,再次证明了宝马在高性能汽车领域的卓越技术和创新能力。


  现代发展:科技与性能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宝马 M Power 不断与时俱进,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融入到车型研发中。如今的 M 系列车型,不仅在动力系统上持续创新,采用涡轮增压、混合动力等先进技术,提升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还在悬挂、制动和空气动力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优化。例如,M 系列车型配备了 M-specific 高性能引擎,能够提供强劲的动力;MxDrive 智能全轮驱动系统,结合了后驱的操控乐趣与全轮驱动的稳定性,使驾驶者在不同路况下都能享受到最佳的驾驶体验;M 复合制动系统则在制动效果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

  此外,宝马 M Power 还注重个性化定制服务,为车主提供丰富的个性化选项。从外观的 M 运动套件,到内饰的个性定制,再到驾驶模式的个性化设置,每一款 M Power 车型都能反映出车主的独特个性。车主可以根据自己的驾驶风格和偏好,自由选择不同的驾驶模式和配置,让每一辆 M Power 车型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与车主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结。

  品牌文化:速度激情的传承

  经过多年的发展,宝马 M Power 已经不仅仅是一系列高性能汽车的代名词,更是一种独特的汽车文化象征。它凝聚了全球众多车迷的热爱与追求,代表着一种对速度、激情和驾驶乐趣的执着追求。车迷们因为对 M Power 的热爱而聚集在一起,分享驾驶体验,交流改装经验,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热情的社群文化。无论是在车展上,还是在赛道活动中,M Power 车迷们都积极展示自己的爱车,传播 M Power 的品牌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宝马 M Power 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在未来,宝马 M Power 将继续秉承其追求卓越的品牌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更多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车型研发中,为全球车迷带来更加极致的驾驶体验,续写其在高性能汽车领域的辉煌篇章。

责任编辑:知白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载内容仅用于信息传播目的,不构成任何形式的建议;本网站力求保证所提供资讯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但不保证所有资讯信息的绝对准确性与完整性,亦不对信息的使用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转载信息如涉版权和其他问题,可在刊发后30日内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