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新闻头条 > 正文
“没有理由对中国持怀疑态度”
世界对中国经济理性乐观的五大理由:快、缓、稳、准、锐
发布时间:2016-04-18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 收藏
    原标题:“没有理由对中国持怀疑态度”

    新华社北京4月17日电(记者金旼旼、王宗凯、曹筱凡)本月11日,1000多人的澳大利亚贸易代表团抵达中国。紧随其后访华的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多次强调,中国经济转型是必由之路,必须“加倍努力来适应正迅速转向多样化的中国经济”。

  最新统计数据印证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乐观情绪: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7%,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至56.9%,显示经济结构继续优化。

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从来不缺乏“看空者”。但事实是,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人均GDP来看,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持续壮大。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正经历“凤凰涅槃”,这是一个好与坏共存的时代,看空与看多者均可找到各自认为“确凿”的证据。

  ——如果看东部某些地区,会发现经济增速的确在下降,但如果看中西部地区,你会发现仍处在快速发展期。这是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包道格的观察。

  ——虽然有一些西方媒体炒作资本流出中国,但《华尔街日报》观察到:“去年,中国吸引了370亿美元风投资金。”这一数字不仅多于美国,更是欧洲的数倍。

  ——如果只看出口行业,去年中国出口额下滑了1.8%,但知名律师事务所贝克·麦坚时的最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向欧洲和北美市场投资了4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显示中国正从输出更多商品升级为输出更多资本。

  将复杂的经济现象削足适履地塞入既定的偏见框架之中,可以得出很多关于中国经济的悲观预判。但这种“管中窥豹”的做法无疑忽略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更大图景。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中国?

  行驶在中国经济慢车道上的是产能过剩的钢铁、水泥、煤炭等传统行业,而在快车道上飞驰的是蓬勃发展的创新、服务、消费类企业。这种“双速经济”是复杂中国经济现象的根源所在,也是深化改革的指向所在。

消费撑起中国经济“新希望”

  从历史经验来看,转型必然伴随新旧交替的阵痛。而在这种阵痛中,往往孕育着新希望。

  路透社年初曾对34家大型外资企业在中国的业绩进行了分析,发现8家工业企业中有6家销售额下滑,而在18家消费品企业中,有13家去年全年或至少在去年第四季度销售增长。

  “赢家将是用对了策略、又能跟得上变化的人,”波士顿咨询消费研究主管郭又绮如此总结。在部分西方媒体担心中国经济减速之际,众多跨国公司却正抓住中国经济的新机遇:

  361.26万辆——这是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及其中国合资厂商去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面对这一创纪录的销售数字,通用总裁丹·阿曼表示,中国是通用的全球最大销售市场。

  10%——这是空客公司首席执行官法布里斯·布利叶对未来五年中国市场空客飞机需求量增速的预测。他认为,即便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航空市场需求依然庞大。

  100万——这是去年到访澳大利亚的中国游客数量。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斯科特·莫里森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是我们目前第二大海外游客来源国,而中国游客在澳大利亚的消费额远高于海外游客平均消费。更令人惊叹的是,澳大利亚仅占中国海外旅游市场的1%。” 

  ……

  “我们将会看到(中国)消费模式的改变和社会变迁,因为从历史角度来看,中产阶级扮演着社会稳定与繁荣的代理人角色,”瑞士信贷集团首席执行官蒂贾内·蒂亚姆如此认为。

  随着中产阶级日益壮大,中国向消费驱动型经济的转型正顺利推进。前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黄育川说:“中国经济终于开始再平衡。从2011年以来,消费占GDP的比重增加了2到3个百分点。”

对中国经济理性乐观的五大理由

  在转型升级的当下,如何理性看待中国经济?这既需对复杂客观事实抱有基本的尊重态度,更需具备在纷繁复杂现象中把握趋势的战略眼光。

  “快”——中国经济增速绝对值依然足够快!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按照历史标准,中国经济仍堪称优异——近7%的经济增速,在一些人看来已非常优秀。”

  “缓”——中国经济减速换挡的过程平缓,不存在“硬着陆”风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表示,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减速”而非“崩溃”。斯蒂格利茨也认为,经济减速是一个“缓慢的放缓过程,不是灾难性的”。

  “稳”——外有贸易低迷、金融震荡,内有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但中国政府拥有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面对风险稳如泰山!德国工业联合会秘书长马库斯·克贝尔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高层采取了一系列政策调控经济,收效甚好,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

  “准”——中国深化改革把握的方向准!近年来从投融资体制改革到减税降负、降本增效,从创新创业到简政放权,从推进“互联网+”、“中国制造 2025”战略,到国际产能合作、推进兼并重组……尤其是目前中国决策者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参与记者:黄继汇、韩冰、张小军、胡小兵、周檬)

  “锐”——中国决策层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意志从未动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米歇尔·康德苏表示,与中国决策者接触的经历让他相信,中国政府拥有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能力,“没有理由对中国持怀疑态度”。

责任编辑:子京

网友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