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品牌网
 | 新闻传播 > 要闻

当前位置:国家品牌网首页 > 新闻传播 > 要闻 > 正文
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C”卫星
“从1到300”: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再创纪录
“长九”重型运载火箭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
发布时间:2019-03-11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4版
分享到: 收藏
  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李国利、王玉磊)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

  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资料显示,长征火箭从第一次发射到第100次发射用了37年,从第100次发射到第200次发射用了7年,从第200次发射到第300次发射仅用4年多时间。

  “其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累计发射127枚长征火箭,约占43%,是我国目前执行发射任务最多的航天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介绍说。

  零时二十八分,01指挥员鄢利清下达“点火”口令后,乳白色的长征火箭腾空而起,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星6C”卫星是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一颗用于广播和通信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可提供高质量的话音、数据、广播电视传输业务。卫星定点于东经130度,服务寿命15年。

  从2006年至今,鄢利清共担任27次01指挥员,发射次次成功。他说:“百次要有首次标准。任务中,全体参试人员严慎细实、精益求精,不放过任何疑点和问题,确保星箭按时发射、成功发射。”

  始建于1970年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中高轨和深空探测航天器发射任务,近年迎来高密度发射任务,特别是在2018年创造了全年17次发射全胜的新纪录。

  “今年,中心仍将持续实施包括北斗三号组网卫星等在内的高密度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说,“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将牢固树立从零开始思想,用不变的标准、万变的对策,确保任务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中星6C”卫星和用于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生产,发射、测控任务由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负责。

  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记者陈芳、胡喆)3月10日零时二十八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中星6C卫星送入太空。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射次数正式刷新为“300”,成为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代代航天人用智慧和汗水、担当与毅力在航天发展进程中刻下了中国印记,打造了‘长征’这一国际知名的运载火箭自主品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吴燕生说。

  从1970年长征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长征火箭先后有17种型号投入使用,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圆梦奔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等一系列重大跨越,成功将50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具备了发射任意地球轨道有效载荷能力,入轨精度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的主力运载火箭,承担了我国96.4%的发射任务,发射航天器总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9.2%。据统计,长征火箭300次发射的成功率约为96%。与前50次发射相比,后250次发射的成功率明显提升且趋于稳定。2018年,长征火箭年发射连续成功次数达到37次,首次独居世界航天发射次数年度第一位,在近20年世界各国航天发射中,是连续成功发射次数最高的一年。

  据新华社西昌3月10日电(记者陈芳、胡喆)“芯级箭体直径9.5米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50吨至140吨、奔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5吨至50吨、奔火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2吨至44吨……”这是我国正在进行关键技术深化论证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九号研制的一系列指标。记者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00次发射现场采访时了解到,我国重型运载火箭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任务规划预计将于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是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大规格利用空间资源的基础,是开展大规模深空探测的前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郝照平介绍,“如果在大推力发动机、大直径结构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突破,长征九号运载火箭将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首飞,这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极大的支撑我国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建设”。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箭体直径9.5米,全箭总长近百米,运载能力是现有中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的5倍多,最大运载能力和综合性能指标将达到国际运载火箭的先进水平。

  长征九号运载火箭的研制成功将满足未来较长时期国内深空探测、载人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活动的任务需求。

责任编辑:士轩

网友评论

>>>
相关推荐